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
什么才是拆书家最重要的能力 ▏▏03-07日,日更第9天

什么才是拆书家最重要的能力 ▏▏03-07日,日更第9天

作者: 蹒跚书步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4:49 被阅读3次

何为拆书家,拆书家是成人学习者,是学以致用者,拆书的目的就是将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个“拆”不是“拆散” ,是“拆迁”,即“拆掉”旧的做事方法,“建立”起新的做事系统,是强调把书中的知识片段“拆迁”为自己的能力

拆书家是学习促进者,可以帮助学习者将知识内化,引导学习者反思,促进学习者应用,从而阅读一个片段、参加一场拆书帮的学习便掌握一种核心能力,完全能达到参加3万块培训的效果

“拆书”这一概念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的核心概念,RIA便签读书法是拆书帮学习方法论的核心环节

Reading-Interpretation-Appropriation

R部分是阅读原文片段。平时,我们读书碰到精彩段落,心有所动,会画线、摘抄、转发……然后呢?就没

有然后了。除非把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否则这些知识不可能为人带来任何价值和改变。

1部分,是拆书家对原文知识片段的讲解和对读者或听众的引导,或者阅读者自己对原文片段的理解和复述

A分为A1A2A1是学习者对自己过去的反思,联系相关经验、自己听过见过的相关场景,A2就是我们最终要拆解出来的能力,是具体的行动指导

那么,什么才是拆书家最重要的能力呢?或者说什么才是阅读一本书时最需要掌握的能力呢?

或许你会说“A”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反思还是思考如何应用都是将知识内化的关键节点,正是拆解出的“以后我将怎么做”直接指导我们学习后的行动,能“拆”出来的能力

可是,在我看来"I"才是一个阅读者或拆书家最核心的能力,你看以下片段:

R:片段选自《只管去做》第三章 抬头看路与低头走路P85—86

 小强:“快给我讲讲‘倒推分解法’吧!”

老付:“这要从我几年前听到的故事说起。198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有一个名叫玉泰介的日本选手力压非洲军团夺得冠军,并且创造了当时北京马拉松的赛会记录。这个记录保持了27年,直到2013年才被打破。”

老付:“比赛结束,记者采访的时候,玉泰介说:‘因为比赛的路线是提前订好的,所以比赛前我可以乘车沿着比赛线路走几次,记下沿途的一些标志性地点,并准确把握这些标志地点到比赛终点的距离。’”

老付:“我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时候没经验,把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的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千米就放弃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老付:“后来我按照玉泰介的方法,提前记下沿途标志性的地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速度奋力地想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最终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亲自验证有效之后,我把这个方法也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的项目上,效果也特别好。"

这是实用类书籍的片段,我们很容易复述书中讲到的知识点,将“倒推分解法”总结为4个步骤

1. 确定总目标。(目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即具体、清晰、可达到、可衡量)

2. 找到离终点最近的那个小目标,再以这个小目标为终点向前推,如此往复,将目标分解成N个小目标;

3. 重复第二步骤。我们重复的目的:一是可以检验之前分解的小目标是否合理可行;二是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每个目标之间的联系。

4. 开始行动。回到起点,按照步骤走起。

依据这4步骤可以将自己工作中的任何项目进行拆解,制定出具体行动计划

再读以下片段:

R:片段选自《逻辑与知识》,摘录自220~221页

世界包括事实,而事实是不论我们对之持什么样的看法而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东西;而且还有信念,信念指涉事实,通过对事实的脂涉,信念不是真就是假。

注意到事实属于客观的世界这一点很重要,除去一些特殊的情形,事实不是由我们的思想或者信念创造出来的。

读完这个片段,我们能将解出其中的知识点吗?我当时看完完全不觉得这里有什么我们能拆解的东西,甚至都很难看得懂,只觉得这是“物质不因人的意识而改变”类的哲学知识

以下是赵周老师的讲解:

最近有一部电影特别火,《中国合伙人》,大家都在谈论。我犹豫要不要去看,就问了三位看过的朋友。

一位对我说:“就是新东方的广告大片,没什么好看的。”

另一位说:“和大部分港片一样:结构散乱、重心游离、主葱薄弱、滥用音乐。”

第三位说:“片尾放CAST时候,我激动地鼓了掌,影院里好多人响应。有的台词我现在还能背出来,‘如果皱纹终将刻上题头,你能做到的,就是不让皱纹刻进心里’。”

结果是二比一,反方数量占优,但我还是去看了。因为那两个说不好的表达加起来也没有第三个表达更影响我。

与此同时,电影界还发生了一个奇葩事件:一部叫做《富春山居图》的电影,口碑奇烂,豆瓣上73.1%的人打出了一星差评,但票房奇高,上映十天票房突破2.5亿。

观察者都目瞪口呆:口碑不好但票房不错的电影并非没有先例,但一部零好评电影能票房过亿,这样大的反差绝对是前无古人。

于是就有各种解释蹦出来,试图理解这种认知失调,有审丑说、狂欢说、时机说、猎奇说……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我认为评论专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其实绝大部分电影观众的评论都没能影响其他人。

因为大部分人在表达中给出的信息都层主观的。

“不彻看”是主观的,“剧情混乱”是主视的,“烂得没有底线”还是主观的。无论你用多狠的词句,仍然属于片段1.1中罗煤所说的“看法”或“信念”,不属于“客观的世界”。

所以,当其他条件都合适的时候(比如电影高价雇佣的宣传家们用了大量的按巧去推广),普通观众的评论和表达都不足以拦阻买票的人们。

这些人可能看到一半就忍不住离场,再悔之晚矣地加上自己主观的评论:“千万别去看啊”。然后悲催地发现自己也是说了跟没说一样。

不独差评如此,反过来也是:真正口碑好的电影也不见得票房好,因为人们的好评也是主观多而客观少。

除非,很多人都学会像喜欢《中国合伙人》的那位朋友一样表达:“我鼓掌了”,这是事实;“影院里好多人响应”,这是事实;“台词我都能背出来”,这还是事实。

一句事实,顶得上一万句看法。

我们所谈论的所有内容,总可以分为两类:客观的和主观的。

客观的,称之为事实;主观的,无论是看法或信念,称之为观点。

能够随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说是事实还是观点,是提升表达能力的第一步。

这一点知易行难,因为人们习惯说观点,到了习焉不察的程度:刚刚看到的事情、参加的会议、看过的文件,他可以概括、总结、评价,但若有人问“你是从刚才的哪些事实得到这个观点的?”超过一半的人会愣住。

这是赵周老师的讲解,这个讲解有点长,但是可以提炼一下核心知识点:

我们所谈论的所有内容,总可以分为两类:客观的和主观的。

客观的,称之为事实;主观的,无论是看法或信念,称之为观点。

能够随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说是事实还是观点,是提升表达能力的第一步

赵周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明白说服他人,影响他人的关键是清楚自己所表达的观点那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观点,明白这一点是提升表达能力的第一步

这两个列子充分说明拆书家对知识的讲解才是产生反思和进一步应用的关键,很多时候所选取的知识点非常有价值,却因为把配不当、逻辑不清、案列不信、体系不严,就难免到不了期望的效果。

这种理解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消除知识的盲维

我是蹒跚书步,微信公众号蹒跚书步(panshanshubu),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才是拆书家最重要的能力 ▏▏03-07日,日更第9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eq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