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来自于按照你的价值观健康地生活,来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内心深处的连通,它还来自于能够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来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够如实地接受它,就像虽然花园里长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够乐在其中。”
这是心理学书籍书《拖延心理学》后记中的一段话。
作者把拖延比喻成蒲公英,因为蒲公英不是花园里的主角,而且像蒲公英一样根须错综复杂,难以根除。但有了它,多了一种点缀。
拖延,有时是我们对按部就班的生活的一种反抗,结果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事故。
书中认为拖延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 也是“一个人自我价值感方面的问题”。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会有失败恐惧症,害怕失败是正常的,但是因为惧怕失败而推迟行动,并造成困扰,就成问题了。拖延是人应对失败恐惧症的心理机制。拖延的原因不仅仅这一个,已经说过拖延的根源错综复杂,有情绪根源,错误的时间观,生物根源,人际关系根源等,但我们对症下药的时候,对于有些客观因素,我们无可奈何,但是可以改变观念,从而改变行动。
例如,感悟到“成熟时间”。书中认为它“是一种既能够在外部世界又能够在内心世界评定什么是真实并能够接受它的能力。” “时间不好也不坏,不快也不慢,不是朋友也不是仇敌,它只是存在着。你的任务就是搞明白怎样跟它相处与合作,在它的疆界内尽可能地充实地生活,而不是将宝贵的生命浪费在跟它的争战上面”。
还例如,面对失败恐惧症,我们可以树立“成长心态”,“成长心态”是相对于与“固定心态”而言的。这两个概念和另一本书 《终身成长》提到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异曲同工,而且有一个很火的TED演讲视频,关于教育的,主要谈的就是学生“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
“对成长心态而言,无论进步还是退步,任何一步都是学习的好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9385/b1a1f794ac76c839.jpg)
“有固定性思维的人,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从而急于证明自己,或者拒绝任何可能失败的行动。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 所以更容易走出舒适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9385/cbb980e53d8cd150.jpg)
花园里的蒲公英无需太多,我们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拖延,让它不要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