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自古以来是农人们的期望,当然在教育的原野里,这句诗又何尝不是园丁们的希翼呢。
每一个“开学第一天”,这群人总会默默做一个大规划“教好书,育好人”,外加一个小计划“扎实落实知识,稳步提升成绩”。信心满满地迎接新生活,但接下来的剧情却总是重复上演。你会发现①每一天的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孩子扑闪着美丽的眼睛,紧紧随着你的一举一动或沉思或迷醉,他们就是你的得意门生,只需轻轻点拨,他们即可明白,时不时绽放精彩的自己。②还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的眼神偶尔会迷离,偶尔会有困惑,这也是正常的,他们需要你再次强调解释,也能轻易接收新知,这部分孩子不会犯太大错误,但不会给你绽放精彩。③当然还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上课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自我,需要你把他们唤回课堂,因而他们的“收视率”低了,效果不佳;他们中间还有这样的孩子,眼睛始终没离开老师,但心却未必追随着,结果可想而知;还有这些孩子每天都在拼命追赶但终究体力不支,掉队了。想想看,一个团队其实也就这三种学生,那种学生最受欢迎,我不说看客都懂。这里我想说的就是,这三类学生中,最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就是第三类学生了,也就是传说中的“老潜们”。“老潜们”的学名叫“潜能生”,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懂,我们平时的大把时间都花在他们身上了,我们考试的赌注也在他们身上,但最终结果也由他们决定。提起他们,我们常常“恨铁不成钢”,对待他们我们常常“掏心掏肺”,但最后呢,他们或许会使我们“秋收万颗子”,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窘态,好无奈啊!
也许教育大咖会说“每一朵花都有它盛开的理由,只是花期不同罢了,请静等花开!”其实,这句话都知道,“老潜们”的花期是长了些,辛勤的我们可以静等花开,但学校的算评制度会“静等花开”吗?“优化组合”、“末尾淘汰”会让你等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会让你等吗?早把你那等待的能扼杀了。看客们会觉得彻底进入“囧途”了,不然呢?又该如何。其实,每一次考试都是“老潜们”的较量。我个人不是名师,没有啥大道理可言,仅说说自己的想法罢了。
①对于“老潜们”要对症下药,找到病根,才能进行有效治疗。对于“身在曹营心在汉”者,抓住他们的心很重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可以偶尔“苟同”一下,让他们“爱”上你,继而爱上你的课堂。对于拼命追赶的孩子,那么其实咱是最无奈的,但咱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咱的无奈,那样他们会很无助,对于他们“鼓励”和“表扬”是良方,降低作业难度是药引子。总之,所有的药都得讲究火候,且需要“炖火”,不可操之过急。
②俯下身子,你会看到站在你的高度能看到的空间,其实他们真的看不到。这里要说的就是“平等和尊重”,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成熟、敏感,他们身上已经拥有了和年龄段不符的特质。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索好的教育方法,当然最起码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来自于周围的平等与尊重,这样才能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你实现有效教育的基础。
③和他们的父母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一致性,教育合力形成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而借助家庭教育来促进学校教育已成为一种良策。想想看,拥有共同目的人,把智慧合在一起会使多么愉快的事情啊,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不是很好吗?
上述只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烦请各位看客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