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简书有小半年,如今回来甚是想念,这半年经历了秋招、论文和省考,实在是忙的不可开交,下面就来说说我这个23届毕业生经历的史上“最难”毕业季吧。
受到疫情波及,这几年的毕业生找工作堪称一年难过一年,而今年的特殊性还在于,自从去年12月开放后,23届成为疫情结束后的首届毕业生,放开的不仅是我们,还要加上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21和22届,大量人才涌入市场,还没有恢复过来的企业并不需要这么多岗位,僧多粥少也是必然了。
而先前网络上的流行热梗“脱下长衫”,正是学历通胀的一种表现,实际上是由于国内产业尚未升级,高学历人才过剩,所谓的要求硕士、博士生不过是企业过滤人才的一种方法罢了。
贯穿我研究生整个毕业生涯的两条主线就是找工作和毕业论文。
研二下半学期开题,研三12月份完成初稿,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我总以为自己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绰绰有余,没想到六月份才是这“折磨”的开始。
首先就是选题。都说万事开头难,但论文的选题却是其中最难,麻烦就在于选题的把握上,既不能太大,研究一个非常宏观的论题,相当于是在写研究史;也不能太小,容易失去普世性和研究意义;既不能太旧,捡别人已经筛的七七八八的;也不能太新,研究生的水平尚不足以支撑我们研究一个空白的领域。
而在选题类型上,我本身是研究语言相关的,可以研究的有语言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文化及文学类,但是在我们研究了一段时间后,教授建议我们不要研究文学,这是因为文科的研究可以分成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即偏描述性的案例研究和以数据为支撑的统计研究,我们老师现在的研究方向倾向于教育学和数据分析类研究,所以认为文学研究不太具有学术意义,至此,我之前在文学选题上下的功夫算是泡汤了。
我一共换过三次题目,但从我的学术软件(zotero,管理论文利器)上看,我研究过的领域可以说是天南海北,无所不包,开题答辩的时候,我研究了一类特殊形容词的中日对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进探讨,答辩结束后,我拿着组内老师的修改意见去找导师,导师认为这类词要调查的语料库(收录大量语言相关的数据库)范围非常广,后续研究可能无法进行下去,建议我再换一个教育学的题目。于是整整一个暑假,我在知网上不停检索和教育学相关的论文,学习语料库的使用方法,可惜毫无进展,在非常痛苦迷茫的状态下,我创作了《与花神告别的春夜》。
zotero上我收集的论文
开学不久便赶上了秋招,俗话说的好,当一个项目推进不下去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推进一个新的项目,于是在舍友的鼓励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海投之旅。应届生进入大厂、国企最好的办法是校招,秋招又是其中规模最大、岗位最多的,学校、微信公众号、前程无忧各种就业推送每天都有几十条。我从其中筛选出自己最心怡的公司,并标注好网申的截止日期,做成日历表,和舍友一道,二人从开始的一星期五六场笔试发展到一星期五六场面试,九十月份可谓热闹极了。
而公司为了层层筛选,花样也是层出不穷,大一点的公司基本都有笔试,考察内容类似公务员笔试的行政能力测试(俗称智商测验)和心理测试,面试更是花样繁多,AI面、无领导小组、辩论赛、即兴演讲,更有甚者多达六面才能拿到offer,真可谓用心良苦。
相对论文而言,找工作就显得有趣多了,而且渐渐的,我们开始能在花里胡哨的招聘会中总结出经验了:
海人者,人必海之;不海者,恒被人海。
在公司市场下,要想争取到机会,唯有海量投简历,我每天大约会投三到四份,这么做一是考虑到时间,大公司往往都有一套规范的网申系统,需要我们挨个填写简历信息,三份简历通常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我投简历的速度。其次是,我个人的简历一直在优化,投递不同的公司会对简历进行适当改动,这样下来,秋招期间总投递的简历在五十份以上。
网申一通过,就是笔试和面试了,笔试的套路基本大同小异,有些银行笔试还会额外加上动态视力考察,比如在一堆完全相同的小球里标出三个小球,让你追踪它们的运动轨迹,等你适应后就开始增加小球的数量,最多能加到六七个;方格里闪现五角星,消失后标记它们的位置,也是逐渐增加五角星的数量。第一次做这种笔试题会感觉很头秃,但习惯后甚至有点上瘾,有一次我在教学楼做笔试到十点钟,从教室里出来,整个教学楼一片漆黑,只有电梯那里亮着绿光,怪刺激的。
秋招安排表(字丑勿介意)在面试里,无领导小组是很多人都头疼的一种面试形式,具体是线上(或者线下)几个面试者一组,HR给我们一个题目,几个人对题目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重点在于考察面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网上有很多无领导小组攻略,我的经验是,保持积极发言,如果不擅长这个领域,就注意倾听别人的建议,努力做汇报者,一定要给HR留下印象。
九十月虽然充实,只是努力了一段时间也颗粒无收,心情颇为煎熬,直到十二月才拿到几个offer,做了两次入职体检,就赶紧回家赶论文了。没想到正好碰上疫情大爆发,一家人全羊,只好和同专业同学联合上书,把原定的答辩推迟到了一月。
论文的话其实还在前头,我一回学校就赶紧见了老师,开门见山说自己做不了教育,终于几经波折,定了一个跨文化交际相关的题目,中间也是断断续续地写着,一直到十二月才真正有了进展,通过了预答辩。也不知怎的,这道坎儿一过,生活一下就变得明媚起来,后来准备省考、再次参加春招,身体心情都远胜之前,事情也变得极为顺利,就在前些日子签约了一家新公司,论文也通过了盲审。
省考笔记至此,我毕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都已结束。回想这段日子,我一度认为这是我生命中最灰暗的时光,当我做完笔试走出教室门,四下安谧,仿佛整个世界都已沉沉睡去;当我天光未明时点灯写论文,脖子因为长时间盯着电脑传来阵阵刺痛;当我收到拒信,在失望的同时又打起精神奔赴下一场战斗……我以为自己无法越过生命中的刀锋,然而,当下一道阳光升起,新的转机又会来到,谁都无法预见这莫测的命运,我们能做的便是坚持,也唯有坚持。
若不曾以这种方式纪念逝去的岁月 ,我将踏月无痕,了无踪迹,如今细细品味,许多甘苦,竟构成了如此丰富的一段过往,这大概是对我等写作者最上等的褒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