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儒生恭敬问道:“先生,‘在亲民’,朱子说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可作为佐证,听起来很有道理啊。但是先生却认为当从旧本的‘亲民’,这是为何?”
先生微微颔首,想是对此问题早有预料,答道:“‘作新民’之‘新’,意为使民自新,‘在新民’之‘新’则少了些教化的意味,故不足为据。
且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所以还当从旧本之‘亲’。
《孟子》云‘亲亲仁民’,‘亲之’即‘仁之’也。古时‘百姓不亲’,帝舜便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以亲民。
《尧典》中的‘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
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则有教无养,便觉偏了。”
儒生沉思片刻随后恍然,对先生恭敬长揖。
先生见其已然明了,脸上露出笑意,抬手指了指一侧的石凳,道了声“坐”。
年少儒生咧嘴一笑,坐下道:“先生,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于山中撞见一位和尚,那和尚说我和颜子同德呢!”
先生看了看自己这位学生,与颜子同德?别说,还真有那么几分意思。
“只是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我的寿数也与颜子无二。”儒生神色有些黯然。
颜回,至圣先师最得意的门生,离世时不过四十岁。
先生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随后展颜道:“你却忘了那句‘未知生,焉知死’了?”
儒生听后口中呢喃此句,突然如遭雷击,再次起身作揖,脸上阴霾一扫而空。
有风拨云,以见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