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05“双减”下如何精准备课

705“双减”下如何精准备课

作者: 李丹720 | 来源:发表于2022-01-10 00:10 被阅读0次

    “双减”下如何精准备课

    紫圆实验小学 一语组李丹

    “双减”的落实在于提质,提质的关键是高效、精准的备课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升课堂效率,并将当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充分列入备课计划内。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备课精髓:课标是教学的圭臬,是依据,要常看,常看常新;一切讲解在朗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是没法;认真写教学反思的人,必定能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由此可见于老师备课的四个关键点:课标、教材、朗读、反思。双减背景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浅析自己的备课实践。

    (一)备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各个学段的要求必须熟知,甚至有学校让老师背诵课标,可见课标的重要性。

    这学期所带的一年级属于第一学段,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基本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阅读方面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口语交际方面要求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在综合性学习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这是我从《语文课程标准》上截取了一部分的要求,然而从课标到课本的距离并不短。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无论是识字写字还是阅读,激发兴趣最关键。经研究表明,人往往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更容易有深刻的记忆。

    将课标熟记于心,再内化于备课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在备课时重点在“趣”上下功夫,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出多种识字方法,继而让学生自己创造识字方法。

    在备《对韵歌》一课时,将多种识字方法贯穿整个课堂,“云”字的组词法;“鸟”“雨”字的象形识字法;“风”字的看插图随文识字法;“花”字的图片识字法等,在交流这些识字方法等过程中,学生还通过自己平时的积累引申出生活识字法。语文的学习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创造生活。

    “双减”之下,阅读的地位愈发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何激发阅读兴趣也是关键所在。统编版的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兴趣更加契合,“用教材教”必须得合理安排好,能做到“一叶知秋”的效果更是大幸。

    在课堂实践中,读书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范读为主,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示范朗读中让学生模仿、感受,然后再放手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比尾巴》一课,读好问句是重点,学生对“问号、问句”比较陌生,然而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在课堂上先是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问句,感受问句的语气,接着示范朗读,加深印象,从而能够在自己的理解下读好问句。

    老师重视什么,学生就会呈现出来什么。每天听钉钉群里学生读课文的声音,已经能够感受到他们陶醉其中,在读通读顺的前提下读美读出自己。这只是学生敲开语文大门很小很小的一个支点,其终极目的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值得庆幸的是对于一年级的他们来说,阅读课上已经能够达到静心阅读实属不易,班级的阅读角也常常有些喜欢阅读的学生反复光临。

    输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输出,那就是表达。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而言,口语表达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在训练学生这一方面能力时,功在平时,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将“说一句完整的话”列为基本要求,然后再逐步调整。同时教材中出现的口语交际内容也需要深入研讨,引导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掌握口语表达的要点。

    (二)备教材

    在学习王荣生教授的专著时关于课堂环节的讲座给我很多启发。课堂的环节不宜过多,三个最佳。

    1.单元主题为主线

    “大语文”背景下的备课,聚焦到教材上一定要有单元备课意识。一年级的教材没有明显的单元导语呈现,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渗透于每一篇课文中。备课时需要对整个单元的内容都熟悉,然后再整合设计。

    《比尾巴》一课所在的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以儿童的视角来写的,语言生动、富有童趣,读起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活泼俏皮。同时编排了《影子》《青蛙写诗》和《雨点儿》几篇课文。在《比尾巴》的备课中将重点定位到“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在学习课文一问一答句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编句式。

    紧扣单元主题展开备课,万变不离其宗。

    2.教材内容利用好

    统编版的教材生动形象,特别是课文中的插图,有寓意更有意思。在讲解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每一课的插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将自己看到的表达出来,更将自己想象到的也能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同时也是语言训练的过程。

    《四季》一课的第二小节中荷叶的插图,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还是面带微笑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交流感受,再让学生模仿着荷叶的样子朗读课文,在充分利用教材的过程中增添了课堂的趣味。

    每一课的课后题可以说就是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双减”下的备课,就是调动可以调动的一切资源,从而达到真正的提质。在指导学生学习预习课文中做了以下要求:一读(课文至少读三遍);二圈(用不同符号圈画要求认会写会的两类生字);三思考(思考每节课下面的课后题)。这样一来避免了学生“一张白纸”上课的状况,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语文园地涉及到的内容巧妙地分摊到每一课的讲解中,这样也可以节省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四季》那一课的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板块是拓展四个季节的相关词语,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在《四季》的备课中关注到,到语文园地的讲解时检测即可。

    3.教学设计要清晰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中谈到课堂环节不宜过多,将课堂的终点、起点和台阶设置好。教学设计要眉清目秀,就必须了解其中的原理。

    在《雪地里的小画家》备课过程中,将课堂的终点,也就是教学目标设定为:随文识字中了解小动物脚掌的特别,并拓展延伸,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课堂的起点主要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定,学生对这篇课文充满期待,但是在拓展延伸部分会有困惑,因此在备课时也将拓展延伸部分多查阅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第三个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的台阶,也就是课堂环节,这些都是紧紧围绕着课堂的终点(教学目标)所服务的。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识字的基础上掌握小动物脚掌的特点,并学习课文句式为拓展延伸部分奠定基础。最后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三)备教法

    学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备课时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1.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法

    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识字写字为主,同时呈现出来的阅读单元也是激发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秋天》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出现的第一篇“课文”,与之前的儿歌、童谣有本质上的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形式上出现了自然段,从这一刻起,让学生建立对“段”的认识。因此在备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出示儿歌整齐的格式和课文形式的不同来引出“自然段”的概念,让学生在发现中交流。

    课文中的识字和单纯的识字课还是不太一样的,课文中的识字主要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中识字,在识字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相辅相成。

    在《秋天》一课中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天空那么蓝,那么高”。由课文中的“树叶”一词学习了“木字旁”,从而在对比中理解“一片”和“一片片”的区别等,环环相扣让生字融入其中,不着痕迹中将生字认会。

    2.研究名师课例

    在课堂教学上,主要盯准的名师是于永正老师。学习他的教学教学思想,研读他的课堂实录,并且在三个团队中研讨他的课例,每次一个话题,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反思。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就是我们要学会从名师的课例中提取出语文教学知识。

    在学习整理了于永正老师的《狐假虎威》一课,主要运用到的识字方法有:

    1.联系上下文,如对“假”字的理解;

    2.换字比较法,如“窜”;

    3.动作表演法,如“骨碌、扯、蒙”;

    4.情境识字法,例如“寻找”。

    于老师的课堂是基于“重情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感悟”。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更是如此。

    我的课堂实践:

    1.集中识字,扎实落地

    以识字二《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为例,在这一单元中集中了归类识字、象形识字、看图识字、儿歌识字等多种方法。根据文本的特点,对应识字方法,重点在引导学生尽快走上自主独立识字的道路上,喜欢上汉字,并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一步:通读课文,示范领读,把课文读准读通。

    第二步:板书生字,发现并交流识字方法。

    第三步:拓展相同偏旁、读音或字形的生字。

    第四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认读起来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特意安排了小老师协助识字,但是对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学生来说确实在语言表达和识字方法的积累上都有所提升。

    2.临摹名师,动作识字

    我在执教《四季》的时候,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描写秋天句子中的几个词语不太熟悉。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谷穗”、“鞠着躬”这两个词语相对比较陌生,在学生认识和理解时,一方面引导他们观察插图:图片上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你们在什么时候会鞠躬呀?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接着指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这一部分,加深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从文中来,到文中去

    《青蛙写诗》的中“要”字的教学片段:

    师:(指读“要”。)这个字读“yào”,请问什么结构?

    生1:上下结构。

    生2:上面一个“西”,下面一个“女”。

    师:熟悉加一加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记呢?

    生3:美女“要”吃西瓜。(说完自己开始笑。接着全班开始笑。)

    师:笑,说明你们认同吧。还真是这样的,从字形到字义都说到位了。那老师来问了:青蛙写诗了,小蝌蚪“要”来当个小逗号。(特意把“要”字重读。)

    师:水泡泡……

    生:“要”来当个小句号。

    师:荷叶上的一串水珠……

    生:“要”来当个省略号。

    特意将“要”字重读,强调要识记的生字。

    课堂上对这个字的处理特别深刻。说到“美女要吃西瓜”这句话的孩子,平常就爱好说话,令我没想到的是他能够从字形和字意两个方面编字谜。这说明他充分思考了,同时也因为这句话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按下激活键,他们开心地识字,无所畏惧地表达。

    4.设置情境,注重感悟

    在指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参加”一词的讲解,引导学生先自己交流,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参加”一词,并能够用“参加”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

    读名师的课例,找到突破点,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让教学内容更连贯、更立体,要明白识字教学中“教什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效做到“怎么教”。

    2.教师自身优势的发挥

    这一点特别关键,每位老师都具备自身优势。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展示出来,更会给自己的课堂添姿添色。

    在《小小的船》的课堂上,随手画了一个弯弯的尖尖的月亮,学生都夸赞。其实我的画画功底为零,一来是因为这个画比较简单,二来估计是学生对老师一种本能的尊重。但是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动表情却让我很难忘。

    因此,在准备《比尾巴》一课时,挑战自己不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在备课时反复练习了小燕子的画法,为学生添些趣味。刚开始自己找不到门道,学着画了半天效果不佳。经人指导后从网络上找到图片打印出来临摹了一晚上,最后的呈现效果还可以。画画对于我来说不算是自己的优势,在反复练习中努力成为优势。

    一名教师自身的优势是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开发出来的,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去解锁自己新的技能,开启自己的斜杠人生。

    (四) 备学情

    备课时,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高校长说:在备课遇到困惑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看会不会有新的体会。

    1.备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同时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水平和生活积累。

    有了这些前提性思考,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有所侧重。于永正老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不再讲解,将教学重点放在易错的,难理解的。

    结合到一年级的课堂上,这也是非常受用的。同时这也是“双减”下提质的关键一步。一年级的教材上有很多常用汉字,学生在平时已有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还需要关注到的就是同龄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每个学生掌握的和未掌握的都不同。因此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

    2.备学生的身心特点

    在备学情方面,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关注学段目标也是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了解一些脑科学的知识,关注一些孩子脑部的发育和功能,对我们的教育活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从容一些、更心平气和一些。

    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7、8岁的儿童,瞬时记忆较多,长期记忆者偏少。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在有限的40分钟内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针对训练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记忆又不失兴趣。

    3.备学生的兴趣爱好

    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真正做到与学生在课堂上共舞的状态。我们所执教的学段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就不同,比如说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活动就很青睐,而中高年级的学生更喜爱一些竞技类的活动。

    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身心的特点对参与式的游戏类活动确实挺上心。在备课的时候结合每一节课的特点适时设计一些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有所获。例如在《比尾巴》一课上,将相对应的识字卡片交到几位学生手中,然后再根据其他学生朗读的课文内容将识字卡片贴在对应的位置。这样既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加深了印象。课后我特意找到学习有待提升的学生询问了相关生字,事实证明课堂上他被提问到的和参与进来的生字记忆的比较深刻,其他的部分还需要再提醒、再练习。

    “双减”下的备课就应该这样更扎实地做,将听、说、读、写、思四线并行,相互穿插、相互融合,老师的成长历程一定会作用到教室里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在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过渡好这样一段不平凡的时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05“双减”下如何精准备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op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