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郦生与陆贾的合传,但后面又加了朱建这个人物。有人觉得朱建的地位差的太远,放在这里也不太协调。
我认为,太史公写朱建有三个原因:
第一,朱建跟陆贾关系很好,而朱建的儿子跟太史公关系很好,太史公从朱建的儿子口中获得了很多可信的史料。
第二,太史公想找一个合适的篇章,把吕后与审食其的关系说清楚,捅破了。《史记》其他地方讲两人的关系都是含糊其辞,只有这篇说了确有其事。
第三,朱建的地位虽然不能跟郦生、陆贾相比,但朱建的故事却隐含着深刻的道理。
朱建本来是“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母亲在世的时候,拒绝与审食其结交。我觉其母应该就是上面三个词所形容的那种人。至于朱建本人,后来证明是谬赞他了。审食其当时在朝中因为有不正当行为,所以名声不好(注意:吕太后,是太后,不是女皇,太后是要母仪天下的)。朱建本着做人的原则不跟他结交。但是母亲办丧,他又愁钱,被审食其抓住机会,送重礼过去。于是才有后来朱建解救审食其的事情。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文帝即位后,淮南王刘长私下杀死审食其,得到朝廷的默认。文帝竟然还追查当年朱建搭救审食其的事,朱建畏罪自杀。
朱建因为收了别人的厚礼,而违背交友的原则,最终自食其果。留给读者的教训可谓深刻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