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符号诞生为界,之前的语音是用声调的高低长短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在动物世界里普遍存在,如鸟语虫鸣、虎啸猿啼。以示区别,我们把这种包含一定意思的声音,称之为语音。
语音要受到发音器官(如喉、舌、口腔等)生理条件的限制,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数量极为有限,这样,能用不同语音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就极为有限;通常只是少量的惊叹语、对象指称语,永远是想的多叫(说)出来的少,或者说,“摇得响倒不出来”。
符号诞生之后,将不同的语音对应地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这样,用符号表示的语音,我们称之为语言。
与语音相比,语言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多
语音发音的微弱区别很难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识别。一旦用符号表达,就可以依声调的重轻高低长短之不同将发音的微弱差异用不同的符号区别开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样就达到进一步细分的效果,使表达的意思在数量上更多。
(二)内容丰富
一个发音可以对应多个符号(同音字),表达不同意思;一个符号可以代表多个发音(一字多音),表达不同意思;一个符号可以代表多个意思(一字多义),使表达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
(三)规范性
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共识。不同个体对同一意思在语音表达上的差异可以通过共识的对应符号进行校正、统一,起到规范的作用。
总之,语言是符号对语音的再加工、再创造,是对语音的发展。语音的内容单调贫乏,语言的发音更精确,数量更多,能表达的意思内容更丰富,而且更方便表达和识别、理解,促进沟通和交流。因此,语言是对语音的发展。
语言是用符号表示的语音。反过来讲,拥有一定语音的符号便是文字。如汉字、藏文、英文、数字、乐谱等等。
没有语音的符号,依然还是符号。如交通标识、商标、国徽、二维码等。
有了语言,裸猿们就可以更顺畅地沟通交流。
有了文字,裸猿们就可以把有价值或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用文字记录下来。如重大事件、经验技术、情感生活等,以方便交流和传承。
如此一来,一个部落的主要生活智慧便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进行总结、储存和积累。到了下一代,每一个个体在原则上就直接继承和拥有了上一代整个部落的生活智慧,并在此基础之上增砖添瓦、发扬光大。再到下一代,原则上便直接继承和拥有上两代的生活智慧之和,并在此基础上再增砖添瓦、发扬光大。如此类推,以至无穷。
横向的,两部落之间,只需派一个“唐僧取经”或迎接一个“马可·波罗”,便实现了对接,达到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借鉴学习的效果。
如此纵向地、横向地对接交流、借鉴积累、传承发扬,最终,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形成文化。
什么是文化?学术界下的定义不下百条,我依然认为学研式的概念分析意义不大,关键要把握住“符号表达”和“生活智慧”这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从字面意思上讲,“文”即符号,就是包含一定意思的图形;“化”是动词,就是转化、化成之意。“文”和“化”合并使用,就是将某某转化成符号。反过来讲,“文化”作为名词就是指转化成符号的某某,是符号化的东西。
其次,必须是生活智慧,必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哪些东西值得用符号表达出来呢?
裸猿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裸猿存在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么两个世界之中;裸猿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无外乎是对这两个世界的认识和利用。符号表达出来的东西也无外乎是认识的结果和应用的技术。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认识结果和应用技术便构成文化。
所谓文化,就是一定时代、一定社群的裸猿们在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识和利用过程中,被符号化的、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结果和应用技术。
其中,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结果和应用技术,便是自然科学及其实践应用,简称科技。
对精神世界的认识结果和应用技术,便是人文科学及其实践应用,简称人文。
因此,文化包含科技和人文两个方面。
一方面,文化是符号演绎出来的符号系统。文化不是一棵树(符号),而是一片森林(符号系统)。另一方面,文化是社会性的(社群)、历史性的(代际传承和积累)、有价值的(经验)、有意义的(智慧)认识结果和应用技术。
b��G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