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好坏之分

作者: 傅正山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12:47 被阅读4次

世上有好人吗?世上有坏人吗?人有好坏之分吗?

世上当然有好人——雷锋、焦裕禄、任长霞、丛飞……这些舍己为人、奉献一生(乃至生命)的道德楷模,他们的道德人格已经成为常人难以趋及的标杆,他们当然是好人。

世上当然有坏人——杭州“保姆纵火案”中恩将仇报的保姆莫焕晶,不是坏人是什么?坏到极点,烂到根子。

常言道,“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连范伟都感叹“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人当然有好坏之分。

这似乎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可是—— 

当曾经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反目成仇之后,开始一环扣一环地对你挖坑下套时,你就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纠心的问题。

当您认为深信不疑的好人(如父母、恩师等)却干了确定无疑的坏事时,您就能领教这是一个怎样两难的判断。——好人能干坏事吗?干了坏事还算好人吗?坏人能干好事吗?干了好事就可以抹消曾经的罪孽吗?

洪秀全与曾国藩,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如果洪秀全是为底层百姓伸张正义的英雄,那么阻止其英雄行为的曾国藩理当是坏人;如果曾国藩是扶大厦之将倾的忠臣,那么使大厦将倾的洪秀全理当是坏人。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难道说,两个死掐的对手都是好人,抑或都是坏人?标准不一。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分辨好人与坏人的呢?判断好坏人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贼眉鼠眼是坏人,衣冠楚楚便君子?稍有些生活常识的人都该明白,以貌取人不靠谱。

通常来讲,还是听其言观其行,日久见人心。

“听其言”就是通过言谈举止来识别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依据一,言谈举止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言语往往反映出其内心的思想或情感;面部表情,体态语言更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是,花言巧语、巧言乱德的伪君子却大有人在。

依言论定好坏人,这在“十年文革”中演绎到极致:为民请命、仗义直言的“彭德怀们”被认定为坏人;高举语录表忠心、口蜜腹剑的“林彪们”却变成大红大紫的好人。——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对其共事一生的左膀右臂也难辨忠奸,何况我等草民。

显然,依据言谈举止来判断好坏人并不可靠。

依据二,行为结果

耳听为虚,眼见为真,让事实说话。

曾国藩的所做所为作为历史事实就摆在那里,那么曾国藩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对“曾粉”而言,他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道德楷模;对太平天国将士的后人而言,他是杀人如麻的“曾剃头”。

——让事实说话,事实并不会说,还是由人来说,由人来评判。而人的评判就受到利与害、好与恶、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的局限。表面上看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以事实为依据,以行为结果为准绳,实际上却是依各自的立场、各自的利益、各自的好恶来划分——各唱各的调,各拜各的庙:你说是道德楷模,他说是杀人恶魔;你说是好人,他说是坏人。

就算是公认的大好事,也不一定公认行为人就是好人。

譬如医生的“救死扶伤”,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好事。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业,是医生领取工资应尽的义务,谈不上“好人”一说。因为大家都要靠服务他人、贡献社会才能换取相应的报酬,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也就是说,只要行为出发点是自私的,目的是自利的,就只能认定其“救死扶伤是大好事”,但不认同每一个医生都是好人。——好人的认定,并不看行为结果的好,而是看行为动机的好

一旦某病人死在医院,就会被“医闹”的家属当作只为钱而视生命如儿戏的坏人。——坏人的认定,既看行为结果的坏,还要看行为动机的不好。

因为好坏人的本意是指道德品质或善或恶的人——是指人,而不是指事,是对人的评判,不是对事的评判;是指心地善恶的好坏之人,不是行为利弊的功过之人。这是对人心进行定性的心理判断问题,不是对行为对错功过进行定性的事实判断问题。

可见,行为结果本身的好坏,并不能识别出好人与坏人,关键看行为动机。

依据三,行为动机

行为动机是驱动一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行动的主观愿望和意图。

由于行为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人品。这样,就可以依行为动机所反映的道德人品来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种依心理活动来判断好坏人的方式属于心理判断,这跟前述依“言谈举止”和“行为结果”来判断好坏人的事实判断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心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如果一位老师对教学兢兢业业,付出的劳动已远远超过其微薄的工资,通常会认为他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而且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道德高尚的好人。但是,一旦发现其行为动机只不过是为了评职称、涨工资,马上会认为这是个误判,原来他只是一个好老师,但并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好人。

人心隔肚皮,你怎么知道别人的真实意图?

离开客观事实的心理判断只能是将心比心的猜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抑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是没有客观依据的“猜”,是超越人的认知能力之外的不可判断

即便一种行为是损人利己的,也不能排除其行为动机有可能是一种美丽的谎言、善意的欺骗。

诚然,凭借经验事实,我们相信:那些热心挂肠、坦诚仗义的人应该是好人;那些见利忘义、过河拆桥的人应该是坏人。但这只是凭经验的“相信”,而不是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心窝里的“发现”;我们被伪君子、假善人忽悠的经验也不在少数。因为别人的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此,通过行为动机来识别好人或坏人的心理判断,行不通,没有依据,无法判断。

综上所述,通过言谈举止、行为结果和行为动机都不能真正识别好人或坏人。或者说,我们依据“听其言观其行”来识别好坏人的方式是靠不住、行不通的,比相面的江湖术士强不到哪里去,都是察言观色式地“猜”。

为什么是这样呢?

因为,一定的言谈举止、行为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外在的;依言谈举止或行为结果来识别好坏人,属于事实判断,其判断的标准是根据利与弊来权衡的功利标准。而行为动机是内在的、主观的,是行为人的内心意愿,属心理范畴;依行为动机来识别好坏人,属于心理判断,其判断的标准是依据善恶的道德标准。

可是,事实判断采用的标准是权衡利弊的功利标准,这不符合好坏人的本意,依功利标准来判断好坏人,没意思(不是意义)。依心理判断的道德标准又因为人心不可知而无法判断,好坏人无法识别。如果依外在事实来推测其心理,“依外在事实”又绕回到“不合本意”的事实判断。

总之,依据“听其言观其行,日久见人心”来识别好坏人不可靠、行不通。

因此,人不能用好坏来划分,行不通。

那么,应该怎么划分呢?

答:智慧与愚昧。

因为,“利人又利己”需要智慧,“害人又害己”必然愚昧,常人也是“损人而利己”。——判断标准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关键是实用:与智者相处可共赢,与常人共事可防控,可是,无知者无畏,愚人做事不计后果、没有底线,与愚人交往防不胜防、猝不及防

所以,对人的识别不应用好坏来划分,应该用智慧与愚昧来辨别。

相关文章

  • 人无好坏之分

    世上有好人吗?世上有坏人吗?人有好坏之分吗? 世上当然有好人——雷锋、焦裕禄、任长霞、丛飞……这些舍己为人、奉献一...

  • 人无好坏之分

    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好人坏人,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普通人,都是在好与坏之间的人,有时候会...

  • 人无好坏之分吗?

    有一些年轻人特别反感以道德来评判人的好坏,声称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只能就事论事。 我很奇怪,这事与人竟然是没有关联的...

  • 道德跟善恶之心无关,跟智慧有关

    既然人无好坏之分(参见《人无好坏之分》一文),那么问题来了:个人要不要讲道德,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这是牵扯到每个...

  • 食物无好坏之分

    今天将介绍一本我读过的关于营养学的科普书《写在基因里的食谱》。互联网为现代社会划出了一道数字鸿沟,让那些可以快速接...

  • 情绪无好坏之分

    情绪无好坏之分,孩子有情绪很正常。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首先做到情绪稳定。 对于孩子发脾气,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感恩

    背景介绍 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只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则有好坏之分、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分,所以...

  • 财富本身无好坏之分

    《小狗钱钱》是一本理财入门书籍,里面的故事讲得是一个叫吉亚的小姑娘理财的故事,他出生在一个工薪家庭,当他小时候跟妈...

  • K7营Day5关于情绪

    情绪无好坏之分,不过它们确实代表了导引的力量。

  • 好坏之分

    昨晚兴致勃勃地下单,准备将之前在淘宝上购买的商品退回给商家,主要是产品质量太差,考虑到今天可能会出差,所以约定了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无好坏之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ow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