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作业打卡现象:有些学生打卡很积极,但是作业质量不咋地;有些学生需要督促,但是提交的都是精品;还有学生既不积极,质量也不咋地。四象限法则好像无处不在,但是我们总想追求那个理想象限:积极主动且反馈精品。很幸运,捕捉到一个宝藏女孩,小高同学。
理想象限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高效掌握课堂内容。于是我开始对小高同学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她的亮点,希望能够总结一些规律迁移到其他学生身上,也给其他家长一些启发。
她的学习方法从人格特征分析来说,小高同学属于自燃型人格,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有自己清晰的目标。你给她稍微点拨,就可以无比通透。她还有很强的自律性,朋友圈每天打卡英语听写和晨读,从开学到现在,已坚持55天。
我有时候很好奇这孩子超强的自律性到底是怎么养成的,小小年纪就如此优秀!
但这背后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自己的、家人的、老师的。这些大因素背后又分很多中因素,小因素……但有几点值得肯定的是,她有清晰的目标,对世界充满好奇,想变得更优秀,还有爸爸妈妈给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这些不多得内部触发因素,已经足矣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生向往了。
第一次文章梳理《草原》寒假教学期间,我发现她学习力也很强。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课前作业点评,我让她先给自己打分(那副导图不管是从逻辑上还是从绘制技法上,都超出了我的期望值),她打89分。我顺势引导她:这个89分你是从哪几个方面去给分的?不足的11分提升空间在哪呢?
才上几次课,她已经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分类阶层化思维去梳理自己的表达:先从两个方面总说——绘制技法和关键词逻辑;然后结合绘制技法的六要素去点评自己的导图绘制,哪些做得很好,哪些还有提升空间;最后从关键词的提取和逻辑分类去点评做得好的,以及有待优化的。我说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不打高一点呢?她说她觉得自己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听完她的回答,我觉得她的课程进度可以开启1.5到2.0的倍速了,后来真的是倍速。
但是更让我触动是她给自己打的89分,我给她打的正好相反:98分。
这个89分,有种恰到好处的极致,不过分谦逊,也不过分张扬,一份空杯心态,给足自己提升空间。这种恰到好处的极致被她诠释得淋漓尽致。虽然这是我的解读,她并没有刻意为之,但事实就是如此,成长于她而言,似乎没有尽头。
第一次素材积累慢慢地,我发现她还很守信用,从不缺席,言必行,行必果!
“思维导图创作文”课程结束后,有个21天的打卡。一般来说,我会循序渐进布置打卡任务,让学生的阻力没有那么大,合适的节奏总是最好的。但是对于小高同学,我想继续挖掘一下她的潜能,想看看她的极限到底在哪。
我会给她一篇没有学过的经典文章,让她以不同的目的去梳理导图,有以背诵为目的,有以阅读理解为目的,还有从写作借鉴为目等等。也会给她一个结合时事的主题,让她随意去创作,或者结合一首古诗去挖掘背后的写作素材。
不管我出什么题,她都能按时提交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超出我预期的答卷。这个21天,相信对她而言是一种成长和突破,对我而言,有了很多启发,还有一种成就感。
第一幅课外阅读有一次我等到十点,还没有收到打卡,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太难了。我给她发消息:是不是忘记打卡啦,如果太难了可以明天再提交。我发现我居然低估了她的能力!她在十点半左右打卡,附带解释:老师,今天有点忙,但我不会忘记打卡的,您放心。
后来通过她妈妈才知道,她每天的学习安排满满当当,九点上完奥数课,然后抽出时间思考并绘制导图,还有其他作业需要完成,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但是爸爸妈妈总是默默支持她,鼓励她。
这份坚持,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每周按时打卡学习内容总结。
上周总结小高同学的作品,我经常分享到朋友圈,第一是想激励她不断前进,第二是想把她的能量传播出去。看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畅销书《为什么孩子要上学》,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将自己的知识无私地分享出去,就是生命的延续。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带着更多的孩子将生命延续得更宽,更长。
小高同学身上的优点,就跟宝藏似的,可以不断挖掘。这些优点应该跟她对世界有强大的好奇心有关,她给足自己成长空间,就是想看看世界有多大,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也跟她的家庭教育有关,有机会一定向她爸爸妈妈深入学习一下。
总结小高同学的亮点:有清晰的目标,自律性高,学习力强,守信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还有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如果你也想培养一个宝藏孩子,一定先给他无条件的爱,还有支持!
我在这收集你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