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承

作者: leonardo29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19:31 被阅读0次

        自1933年起钱穆即始在北大讲授中国通史课,此间好友陈梦佳两番建议钱穆以授课的参考文稿为基础,汇编成书,但钱穆均拒绝了,直到1938年5月,钱穆才下定决心著一本为时代所需要的新通史。

        为什么会在当时写?

        这就务必得从时代背景开始考虑。『九、一八』东北沦陷之后,战争的阴云随时都会笼罩在华北平原之上,『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军机已经频繁出现在北平上空了,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钱穆前往长沙,终于1938年4月,抵达云南蒙自,于西南联大文学院重新开课。在此期间,日军侵华战事可谓势如破竹,『八、一三』淞沪抗战,国军精锐大损,12月南京沦陷,惨遭屠虐,大半年时间,华北、华东大部均相继沦陷。固然民间抗日情绪高涨,但从现实来看,此期间,丝毫未显出任何可能战胜之迹象。所以有这么一种潜在悲观情绪,自然而然的在社会之中蔓延:这次不会是真的要亡国了吧?亡国了怎么办?我们或许就要变成亡国奴了。同时,钱穆所在蒙自住所,由于临近航空学校,每日遭日机频繁轰炸,战争深刻触动了钱穆的神经。有如此环境、如此心态,或许就促成了钱穆下定决心,是不是该为后世留下一些东西了。

    《国史大纲》写给谁?

      如钱穆所想,此书即是写给当时青年学生们的,本意为倘若真到了亡国之时,在此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还能接受和传承中华文明及历史,即使国土沦陷而文化亦不断裂。同时反驳当时社会风靡之思想,即造成中国积贫积弱,任人掳掠之现状并非中国古文化及思想之责任,中国几千年璀璨历史文明是无辜的。故他于此书前序之中,提出对本书读者务必先具备以下信念,其实即是对当时新一代青年提了三点要求:

        第一、识历史,第二、敬历史,第三、正历史。


      《 国史大纲》成书之前,已有多本通史文集出版于民国时代,但钱先生所著《国史大纲》之心异于他人,故于书之中,蕴含钱先生民族存亡之气节。

        钱先生所著《国史大纲》之动机为传承,他期望任时代在变,无论统治这片广袤大地的是华夏文明还是外族,之前几千年所存在过璀璨文明都能不被忘却,不被埋没;为当时的年轻一代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永远传承,一世、二世、乃至万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tb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