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菊与刀,日本人性格双重性的探究

菊与刀,日本人性格双重性的探究

作者: 游耗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18:43 被阅读0次

    《菊与刀》这本书我想是几乎所有社会学专业的朋友都知道的一本书——被称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它是人类学的一本著作,同时对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菊与刀》的作者是美国的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她于1944年接到研究日本的任务,但由于战争还没结束,她没有去日本进行实地研究(这里的实地研究也就是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调查方法,又称“田野调查法”,在社会学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以获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她采用的是另一种访谈调查,与那些在美国生活的且在日本长大的日本人当面接触,询问他们的亲身经历,从中得到的知识了解日本的文化,还有通过查阅部分文献、观看日本的影视作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日本的文化,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正如书名一样,菊与刀,菊花和武士刀都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人性格的体现,柔美而又暴力,丰富且矛盾。

    “极度好战又极度温柔,极度黩武有极度爱美,极度粗鲁傲慢有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极度勇敢又极度胆小,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这些矛盾的地方体现在日本的方方面面,准确来说说,日本的发展模式体现在日本人性格矛盾之处的方方面面。

    日本人的性格与其社会阶级。社会制度和独特的文化、理念有着莫大关系。日本的阶级制度森严,却非常稳定。

    封建时期的日本有着非常森严的等级秩序,而且每个人的地位都是从上一代继承而来的。排在皇室和宫廷贵族之下的有四个世袭阶层,根据顺序,依次为:士(武士)、农、工和商,最后的是贱民。

    日本的阶级制度非常有趣,每一个阶层都可以得到保障,连贱民也可以,这样就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安全和秩序。日本的等级制度比较灵活,不同阶层的人可以通婚,比如某个高利贷者的子女可以和武士阶层通婚,从而进入上层阶级。

    日本武士

    这种的阶层之间可以通婚,就使得社会矛盾少了许多,在欧洲,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引起的阶级斗争导致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垮台,而日本却没有。日本的这种阶级制度有点类似于平行线,相互发展,不会相交造成毁灭性的的矛盾:一方面是两个阶级之间使得双方都有利,另一方面是阶级的流动性强且自由,所以,在日本就没有爆发像“法国大革命”这样的革命战争。

    日本社会的“稳定”和礼仪文化的发达归功于“各就其位”的理念。

    各就其位我的理解就是,你处在哪个位置,就该做哪种事情;你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就做什么身份该做的事情。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两个非常要好的日本人,平日里见面也不必行礼,如何其中一个当了军人,那么另一个就要对这个当军人的朋友鞠躬了。各就其位所反映的实际上就是对这样的等级秩序的接受,对不平等的接受。

    在日本,在这样的社会阶层,各就其位这样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也就成了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撑。几个世纪以来,不平等就是他们最熟悉也最习惯的生活方式,遵循等级制度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安守本分、各就其位是日本人保持自尊的方式。他们认为:“真正的尊严意味着各就其位,不卑不亢。”

    日本的耻感文化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这跟“各就其位”的理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一个日本人如果没能各就其位做了出格的事,这关系到自己的名声,他会被周遭甚至家庭的嘲笑和指责,这样的指责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毁天灭地的存在,也许这就是日本人宁死也不愿意投降的原因,也是影响日本人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每个人、每个阶层的人都如此地遵循这等级秩序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名声的义理,也就是保证名声不被玷污。“对名声的义理”也就要求他们遵照各自的身份地位生活,如果做不到,他就不配拥有自尊。日本人对于名声的看重远远高于我们的理解和想象。如有人在捧读天皇的《教育敕谕》或者《军人敕谕》时口误、念错了字,竟然以自杀洗刷污名。还有一个故事是在裕仁天皇在任期间,某人因为不小心给他的儿子起名“裕仁”,最后居然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并自杀。

    这样的心理特质起源于他们对纯净的热爱,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对污染的憎恶。同时,对“名声的义理”也有着非常多的矛盾。比他们要遵守“恰当地位”相对应的烦琐礼仪,他们内心痛苦,但要显示出自己的坚忍,他们在专业技能和手艺上维护自己的声誉。一旦被诋毁,当事人要么采取复仇,要么自杀。

    这样的理念从小就被灌输。日本的小孩子的成长是一个U形的模型,小的时候和老的时候被赋予了极大限度的自由和宠爱,幼儿期一过,就开始不断地加以约束,到成年,他的约束到了顶峰。与之相比的是美国的小孩的成长是一个倒U形的模型,幼年的时候被各种束缚,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自由,当他们成年的时候达到最大的自由。

    这就是日本人心智模式和美国人的不同,日本人做事会顾虑非常多,为了名声的义理,而美国人为了自由做更多想做的事情。这一方面也体现了日本人性格的矛盾之处了,想要做自己的事情,却被礼仪和秩序限制着,渴望童年的时的自由与宠爱,却不断给自己更多的约束。

    整本书通过各种方面讲述了日本人性格中的种种矛盾,可以出于“对名声的义理”对污蔑自己的上级动杀心,也出于“忠”要求自己复仇之后剖腹自尽;可以出于对“对名声的义理”宁死不降,也可以出于对天皇的“忠”瞬间缴械投降;日本儿媳可以婆婆的压迫之下屈膝受苦,也可以在自己成为婆婆之后对自己的儿媳身上肆意发泄不满......这样的矛盾的性格背后,是日本特殊的社会制度和充满束缚的义理,从日本的历史来看,即是说最怪异的习惯,也不妨碍人们去理解它。


    作者在写日本人生活和性格的过程,常常用欧洲和美国的习惯与性格做比较,从而更加方面读者去看到日本人性格双重性的矛盾所在。但对于如今的日本和日本人而言,的确没有《菊与刀》中说的那样,有那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过就那个时代而言,对于世界了解日本文化有很大的帮助。有的时候再看日本的影视作品的时候,结合这些性格上的矛盾来看,纵然再怪异的行为也能深入地去理解它。

    但我们也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书本里,纵然能够把日本的社会“性格”及其矛盾之处描述得如此绝妙,不过毕竟作者对于日本人的印象和认识是刻板的,很容易让人产生偏见。因为没有哪个文化是静止,文化都是多层次的,需要放在历史的进程中去看。对于文化的研究,不能仅关注它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还应把它放在时代背景上去考虑其变迁。

    以上。

    p.s.本人与这本书结缘是在一门叫做社会学概论的课程上,其书名在一大堆经典著作中吸引了我的眼球,后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上,曾留学日本的老师也给我们推荐此书。喜欢社会科学的朋友可以借鉴他的研究方法和论述方式。同时,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伙伴同样推荐看《菊与刀》。

    文/游耗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日本人性格双重性的探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ty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