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作者: Jack_NIu_007 | 来源:发表于2021-05-14 21:50 被阅读0次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使心灵空明虚寂到极点,使生活的清静达到极致。在万物都蓬勃生长的时候,我从中仔细观察它们生死循环的道理。天下万物虽然纷纷芸芸,但最终都将回复它们的本根。返回本根就叫“静”,静叫作复归本性。复归本性是万物运动与变化中不变的规律,认识和了解万物运动与变化都依循着循环往复的规律,叫作“明”。不了解这个不变的规律,轻举妄动就会有凶险。了解这个不变的规律的人,就能做到宽容,做到了宽容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可免于危殆。

感悟:本文阐述了“道”的本质,揭示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大道”虚是其常,有是其变;静是其常,动是其变。有、动最终必归于不有、不动。所以,守定常道,万物虽纷纷扰扰,只须以虚含有,以静待动,并且不见其有,不见其动,就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使自己处于永远安乐的境地。老子认为,道的本质和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虚”的极致和虔诚地守住一个“静”字,知道了天道的规律法则,才会无私无欲;做到了无私无欲才可能神机博大;神机博大才可能神融太虚;神融太虚才可能回归生命的本源,只有回归那生命本源,才会永存不息。

相关文章

  •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6个笔记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 致虚极,守静笃[1]。 万物并作[2],吾...

  • 如何获得智慧

    道德经·第十六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十八)致虚极守静笃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十六章解读。 致虚极,守静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原文: 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 万物并作——街头摄影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虽然做不到致虚极,守静笃,但是可以用相机记录万物并作的...

  • 致虚极,守静笃

    【经典原文】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选自:《道德经·第十六章》。 【经典大意】 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

  • 道德经的四字宗旨(二)

    现在再来说说“虚”。“虚”,是谦虚,虚怀若谷的虚。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

  • 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

  • 守静笃

    守静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 虚极静笃

    《道德经》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学习十六章后感受极为深刻的是“虚”和“静”。“虚”即排除主观的成见和欲念;“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uq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