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出一切异想天开,你是否会发现结果经常和自己最初料想的不一样,事实不按照你写的剧本发展下去。
比如:别人一定会满意,比如:别人肯定会喜欢你,比如:别人肯定会认可你这么做,比如:这个东西肯定好用,比如:这个东西肯定好用,肯定会适合我,比如,这个人肯定会帮助我,他比其他人对我更好,比如:这个人是个好人,他不会伤害我。
最终,这些最初的料想,有多少是你异想天开,看走眼的?
应该挺多的吧。人,天生很难做到不先入为主。我们总是天然地把很多主观因素(我们的经验、当下的感受以及我们固有的性格特质弱点)放入其中作预测、判断。
当我们多做了几次判断,发现错误率挺高之后,我们就会反思:
为什么我们总是判断错?
与其说是判断,不如说是主观臆断,细细一想,你会觉得自己可怕得荒谬。
最近,我在整理家里的东西,发现,我除了念旧这个优点外,还有乱买不实用东西的习惯。
反思:我当时是怎么乱花钱的。
在这里要感谢《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这本书,在P15也就有了一个绝佳的判断框架和逻辑原则。
一、如何看到个性?
不是把它视为我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赢得的。个性始于这样的认知:不可能逃脱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个性的本质就是警惕。
——小鱼理解:个性就是我们的性格特质,没有天生的,都是后天环境和经历造就我们的。好的个性,可以靠优质的批判性思考获得,因此说是“赢得的”。我们的个性不可能脱离外在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保持警觉和警惕,担心任何次要的因素占据主流而影响我们的判断。
举例思考:我当时为什么会买这件衣服。是网购后不特别满意而懒得退货?是因为别人穿了好看,自己穿了自己想象挺美?还是买了根本不合身,却异想天开自己能瘦下来可以穿?是打折促销太诱惑?是广告模特太美,诱惑你的购买行为?买它是考虑实用性的目的吗?为何后来没派上用场?喜欢囤货之后,为什么用了一半,喜好又发生了改变?买的时候,有没有预估自己的使用年限?不用了之后,有没有考虑处理方式?
深入问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潜在的想法浮现出来,很奇妙。
二、如何观察自己的反应。
《超越感觉》给出了原则:
1.把你对任何人、议题或者情势的第一反应看做是尝试性的。
无论它多么吸引人,在你未考察它之前,都不要接受它。——我的理解:不太早下定论,没有充分实践没有发言权。
2.判断你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反应。
考虑你是不是借鉴自自他人,包括父母、朋友或者名人、电视中虚构的角色。如果可能,确定是什么特定的经验影响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我的理解:努力排除干扰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保持理性客观。即使是权威的人观点和看法,也要保留意见:因为权威的意见数量不足够大。
3.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者情势作出的其他可能的反应。
——我的理解:先做最坏打算,一定要保证自己如果保持错误的反应,进而产生了坏结果到最后也能够完全接受。尽量去设想这个最坏的结果发生,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生活受到的影响的方方面面。
设想180转变或者其他多个折中角度方案的可能性。
4.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你的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你在回答时,排除你的制约条件的影响。
——我的理解:在尽可能多的方案里,选择时要努力剔除不科学的制约,比如你个人好恶偏好、主观偏见,剔除你固有性格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偏好冒险,过于乐观,太急于求成,太相信他人权威而忽略自己的实际情况等。你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
在一切未曾成行的时候,一切都是猜测,那么猜测的不准确性会相当高。事情结果会怎样,除了你尽可能科学的判断以外,对方也会基于他的主观状态而判断。
批判性思维对我们判断世界客观,做出更好选择绝对是颠覆性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