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以力主变法而闻名于史的,可变法却并不是他原来的主张。当他来到秦国时,秦孝公正雄心勃勃地想要重振祖先的霸业,收复失去的国土,商鞅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见,拜谒了孝公。一见面,他就向孝公大谈其传说中的尧、舜这些帝王如何。与百姓同甘共苦,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化了百姓,从而达到天下大治这一套所谓的“帝道”。结果说得秦孝公直打瞌睡,一句也没听他的;事后并责备景监说:“你的那个客人,只会说些大话来欺人,不值得一用。”景监埋怨商鞅,商鞅说:“我向国君进献了帝道,可他却不能领会。
五天以后,商鞅又一次去见秦孝公,将原来所谈的那套加以修正,可还是不符合孝公的心意。景监又一次受到了孝公的指责,他对商鞅的怨气更大了。商鞅说:“我向国君推荐了夏、商、周三朝的治国之道,他还是接受不了,我希望国君再一次接见我!”
商鞅又一次去见孝公,这次谈得比较投机,但也没表示要任用他,只是对景监说:“你的这个客人还可以,我能同他谈得来!”商鞅说:“我向国君谈了春秋五霸以武力强国的道理,国君有要用我的意思了,如果能再见我这一次,我知道怎么去说服国君了!”
当商鞅再一次向国君进言时,秦孝公听入迷了,不由得一次又-次将坐席向前移,连说了好几天也没有听够。景监很奇怪,问道:“你说了些什么打动了国君,国君高兴得什么似的!”
商鞅说:“我向国君进献帝道、王道,国君说那些事太久远了,他等不及。我向国君进献强国之术,国君就特别高兴。”商鞅终于被秦孝公所重用他便大行变法,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点 评
这是从政治上投上所好,是运用这种手段中档次较高的一类。
有趣的是,商鞅用来打动秦孝公的那一套强国之术,并不是他本人一贯信奉,失志不移的政治理想,他其实是一个没有什么政治习理想、信念的人,他仿佛像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货担里什么货色都有,买主需要什么,他就卖什么,卖不出去的货物就收起来。由于他能迅速投买主(君上)之所好,所以很快便飞黄腾达。
这种人在春秋战国时特别多,如苏秦、张仪便是属于这一流的人物,后代也没有绝迹。在官场上有这么一种人,能适应各种差异甚大的主子、上司及完全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气候,他们如同变色龙一样,根据上司的口味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倾向,因而总能春风得意,人们称这种人为“代代红”,“代代香”,他们便颇有点商鞅的流风余韵,但像商鞅那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并不多,绝大多数只是一些小角色。
快立业不仅提供创业项目,更是提供道术器等一堆的细节操作
道:做项目的核心指导思想
术:某个细节的操作
器:需要用到的工具
不管是职场还是创业,均从道术器三个层面来分析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