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杠杆和金融
王烁老师说过,杠杆就是借钱。
你有200块钱,借了800块,最后用1000块钱投资,这就是5倍的杠杆。
巴菲特是非常不支持杠杆的,因为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的前提,是你把钱放那里不动,不管周期如何,价值本身终会给带你带来回报。
而杠杆,是需要成本的,特别是时间成本非常之高,短钱长投这事儿,风险太大。
你用1000块钱投资价值企业,两年后发现股票升职带来的收益,竟然还没有当初借的800两年利息高。
何况,人家借给你钱的人,看的是你的信誉,或者是你的抵押品,当你投的资产缩水严重的话,人家就强行平仓了。
但是索罗斯又是另一个观点,相比巴菲特看中长期,看中价值投资,索罗斯看中的就是短周期内的机会。
当机会来临,并且你深信不疑的时候,那就得all in,把能加的杠杆都加上。
巴菲特的策略适合我们普通人,难的是坚持。
索罗斯的策略才能让我们资产真正指数增长,但是难的是找到那个机会。
如果用塔勒布的杠铃策略,那么我们普通人就得用90%的资金贯彻巴菲特的策略,而剩下的10%去博取一个逆势的崛起。
所以,咱们普通人,在金融领域并不适合用杠杆。
但是,杠杆思维,却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适性,而且往往能创造奇迹的思维,我们可以用到其他地方。
2、杠杆和运营
金融学领域,我们借的是钱,这里撬动大资金的杠杆重在这个借字。
杠杆——就是借用他人的资源,提高自身的收益。
他人的资源有哪些呢?比如名气,比如流量,比如信任度。
能提高的收益有哪些呢?比如提高进度,加快效率,推进关键节点任务,增加项目的成功率。
具体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呢?
比如你刚开发了一款针对食品企业的服务系统,但是打开局面非常困难,因为人家早已有了现成的方案,虽然效率和使用体验远不如你,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想换。
这时候,你就可以用杠杆,比如借食品行业头部的几个品牌,先花大力气,大心思专攻一个品牌,倒贴成本,氪肝氪金一起上,直到搞定头部1-2个品牌。
这时候你就可以借头部品牌之势,杀向中小卖家了。
再比如我们运营的活动策划里,渠道往往最难搞定的,首先价格问题,然后渠道质量问题。
这时候也可以用上面的那一招,找一到两个头部KOL,借他们的流量聚集能力。
一般完成一个项目分三步,定位方向,规划路径和落地执行。
定位方向的时候要根据行业大趋势去寻找机会,找到行业中的红利机会,然后回归自身看是否有那种随着时代变化,依然保持不变的核心竞争力。
向外找在变的东西,向内求不变的坚持。
第二步是规划路径,找到了方向就得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规划路径,时间上划分时间节点,每个月做什么?空间上找到路边,达到什么数据,进入什么状态是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又是什么目标。
最后是落地执行,定方向是思维和格局的计划,规划路径是逻辑和风险管控方面的计划,最后的落地执行才是用什么人,拿什么资源,怎么完成的方法论方面的规划。
那么这三个方面,都是可以用杠杆的。
定方向角度上的杠杆,就是借行业大势的杠杆,借自己本身积累的杠杆。
规划路径,则是从他人资源,还是积累自身资源角度去考虑,像小米一样借风口起飞,还是像贝索斯一样借自身的轮子起飞,这是两种逻辑。
而最后的落地执行,那就更多了,每一个细分的步骤,其实都可以考虑是否有杠杆可以借。
比如你家产品是一个招聘平台,服务的是企业和人才,那么第一步肯定是撬动其中一方。
第一步可以怎么去考虑呢?借企业的势,比如先撬动大企业入驻。
也可以借人才的势,比如这几天对于算法人才和前端程序员的需求,你可以先到处搜罗几百份这方面人才简历,再去找企业。
第二步是要活跃,那么也可以借,比如某个行业内顶尖的人才流动做营销,撬动平台品牌的知名度。
所以,一个运营任务,当我们把指标拆解成十几步以后,每一步都可以去思考,是否现存一些杠杆可以去用。
3、杠杆和生活
当然,有人到这里可能会说,杠杆毕竟只是杠杆。
想要撬动什么,支点在哪先不说,前提还是你得有力气。
就像你要借钱,如果你没有抵押,没有个人信誉,那么杠杆就是空谈。
生活中也是一样,运用杠杆依然得靠自身实力,产品优秀,运用方案逻辑没毛病,创意和用户需求抓的准,那么杠杆才能撬动的起来。
有了力气,然后寻找支点,找到了那个能撬动大石头,但是也能让你安全的支点。
否则你撬的姿势不对,大石头滚向你这边,那么就是粉身碎骨了。
就像投资,杠杆能帮你赚钱的前提,是投资标的确是能获得收益,并超过借钱的成本。
这个支点才是价值所在。
看到一块石头,就跑过去撬的人,不是贪便宜就是妄想走捷径赌一赌。
而生活中大部分大石头,能撬动的支点也就那么一两个。
如果撬的不好,大概率你的杠杆会断掉,还有小概率会粉身碎骨。
真正能够成功的,都是极少的人,那些真正摸透了这个行业的人。
所以,杠杆到处都有,安全又有效的支点难寻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