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脑C盘一直都是满满的,每次我都要头疼地去网上查攻略,看看怎么可以删除多余的不要的文件,挤出点空间来。每次处理后的结果都是会空出可怜的几百个MB。杯水车薪,够我勉强应付目前微信接收文件的问题。
我一直以为,C盘中的都是系统文件,不能随便动,只能从一些下载的已不需要的文件或多余的临时缓存文件入手。
今天,我突然想,看看C盘中占容量最多的文件夹是哪个?一查,除了系统文件外,就是《用户》文件夹,竟然有50多个G。好家伙,原来这里面还藏有猫腻。转念一想,不对呀,里面都是临时下载的东西,我经常清理,怎么可能占地这么多。我打开文件夹, 一个个查看,发现有一个《Cloudstation》的文件夹基本就有50G。什么东西啊这是,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之前一个项目的资料。这才记起,当时项目业主要求通过一个特定的软件下载原始资料,我以为我把资料都已经转移到另外盘了,没想到系统在这里还备份了一份。我对《Cloudstation》的文件夹不了解,就一直以为是电脑系统自动生成的文件。确认了这个文件夹里的文件不再需要,便进行了清理,电脑一下就运转飞速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就是这样了,没有办法了,就去找别的方法,看似好像是在解决问题,也很气恼,我一直在想办法呀,怎么就是不管用呢。就像我清理C盘,不停懊恼,电脑太破了,要换电脑。好像只有更换才是唯一的捷径办法。
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比如说,现在离婚率很高,年轻的我们闪婚闪离,so Cool,好像这样才能配得上敢爱敢恨。但如果️有问题,就想着离婚,那谁又能保证,下一次的婚姻就能温馨幸福?还有现在的频繁离职。工作不顺心,就考虑跳槽,可现实经常是,跳来跳去永远无法找到让你称心如意的工作。
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逃避行为。不敢去真正剥丝抽茧地弄清楚问题的来源、问题的关键,或是害怕无法承担后果,或是不敢、不愿承担责任,所以把问题放在那,“潇洒”地离开。
而真正的面对问题,首先是接纳这个问题的存在,是去确认是什么问题。这是what的一步。接下来才能开始分析,症结在哪里?找出关键点,即why。最后才是针对关键点去做方案。
比如,相处中有争吵,不要就想着离婚,应该去思考,为什么会吵架,吵架的点在哪里,能通过什么方式协调。工作中不顺心,应该先去分析,为什么会成这样?与领导沟通了吗,是自己表达和沟通有问题,还是工作方式可能有问题?如果真的是个人恩怨或偏见,大可以不后悔的离开,不然,哪怕到别的地方,问题依然会出现,就像我之前不断清理C盘,多出的一点MB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问题还是会不断重复。
从“逃兵思维”转变成“勇者思维”并不容易,因为逃避能让你短时间不用面对可能出现的巨大后果。但往往,当我们开始面对后,问题往往就不再是问题,后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可承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