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二字,智是知+日,表示智并非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如同太阳遣除黑暗那样,能驱散人们的愚昧和无明的那些知识。掌握一些世间的知识,并不足以称为智者;而慧是彗+心,古人把彗星俗称扫帚星,彗的本义其实就是扫帚。慧,是心上的扫帚,表示慧是能清净我们的烦恼和杂念。
当今的时代,如果有人想追求真正的智慧,可能反而被当成另类,但是,智慧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不会因为鲜为人知而减少,在有缘者面前,必然会懂得这些偶现于世的珍宝的可贵。
前面的内容中,法称菩萨一直在破斥认为存在所谓“创造一切的造物主”的观点。在辩论当中,推翻对方的论据,那么对方的论点也就无处立足了。接下来是一段小结。
事体若不成,此理若成立,
纵彼不成立,差别非能害,
如声依虚空。
事体若不成,指的是论据本身(事体)无法成立,那么无论怎么来表述,观点都是无法成立。反之,那些完全合理的推理,就算他人不承认,存在这样那样的说法,也无法构成妨害。比如有的宗派认为声音是虚空中产生的。既然虚空是无实法,那么声音就不应该承认为是所做。佛教则认为声音是各种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即使前述这些宗派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的说话声、击鼓声等是依靠因缘造作而生这一事实存在,而一旦这样承认,也就不得不放弃他们自己所持的错误观点了。
名虽不成立,事成则成立,
如鸱枭派前,佛教徒宣说,
体等作能立。
对于意义上成立的观点,仅在个别词句的说法上吹毛求疵,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妨害。佛教里的一些观点和其他宗派的说法,有时候在概念的定义上会有所不同,有时候词句上会存在差异,但最关键的是要在意义上能具有说服力。
有人认为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为了吸引注意力,要么不断地去追逐各种热点,要么干脆编造各种噱头……只要能赢得关注,能获得点击,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为。名声固然有一定的作用,有一定的必要,但是,意义终归比名称要关键。
如果意义不成立,仅有名称,那就是徒有虚名而已。虚名就像清晨的露珠,很快就会消散。法称菩萨的名称或许并非广为人知,但他的智慧已经随着他的著作从大约1400年前一直流传至今,孰轻孰重?事实胜于雄辩。
导图链接:
https://mubu.com/edit/2qoCbqzxNW
参考资料:
《释量论·成量品广释(上)》的PDF电子书链接
《释量论·成量品释》麦彭仁波切造 索达吉堪布译
《释量论·成量品广释》视音频课程 索达吉堪布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