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思维

作者: 唐斩2086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00:16 被阅读16次

    【日更182】


    连着看了万维钢先生的两本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和《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对他在书中大力倡导的“理工科思维”爱不释手。

    与“理工科思维”相对的是“文科(人)思维”,这也是我们社会上普遍存在并且十分流行的思维方式。它的具体特点是“以感性为主、不够深刻”、“不讲真假,爱分善恶”、“喜欢做价值判断”、“有时胡乱煽情”、“笼统、概括,少有数据和计算”、“喜欢不顾一切”等等。比如在每一次重大灾难发生以后,很多舆论媒体都特别喜欢报道事故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动事件”,喜欢着力表现我们民族的“坚韧不屈”和“大爱无疆”。然而对于引发事故的原因,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以后相应的预防、改进方案却往往避而不提,所以就部分导致了有些人为灾难的反复出现。

    再比如最近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格斗孤儿”事件。看着他们小小年纪就在格斗场上讨生活,一帮吃瓜群众瞬间爱心爆棚,纷纷对此表示强烈指责,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迫使当地政府不得不把他们都领回老家。然而据一个当事小孩亲口在采访中说,其实在老家爸爸跑了,妈妈死了,家里穷得只能靠吃土豆过活。他们好不容易找到的落脚点,就因为网民们不合时宜的“爱心”和“正义感”而最终失去,一个个只得眼含热泪的离开。

    相比之下“理工科思维”就要理性且现实得多了。这种思维方式最强调的是“取舍”二字,遇事先做利弊分析,“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因为现实中很少有纯粹“只有利益”或者“只有弊端”的事。比如作为“普世价值”的“自由”和“平等”,分开来看,两个都很好,每个社会都想要,但其实本质上来说,这两个东西是有内在冲突的。强调“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按照个人的“自由意志”发展,但因为各人能力不同,最终必然导致发展结果的“不平等”;强调“平等”,所有人主动在大多数方面保持一致,社会减少了差异化,个人“主观能动性”就必然受到抑制,“自由”因此也就受到了伤害。

    有了“取舍”的利弊分析,“理工科思维”还讲求“妥协”。现实中要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往往需要同时协同很多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于是“妥协”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品质。就像导演要拍成一部电影一样,既要考虑电影的艺术性,又要同时兼顾能不能收回成本并最终盈利;既要协调成百上千人的剧组如期完成拍摄和宣传,又不能“为了赶工而赶工”最终变成了粗制滥造。创作者必须要与多方不断平衡、妥协才能最终让作品上映,而这其中还少不了在某些方面“必要的坚持”。

    而“文科(人)思维”却总是喜欢不管不顾,动辄“要不惜一切代价”。其实有些事即便从道义上来说就算是“绝对正确”的,也未必真能做到。社会该不该追求正义?当然应该!社会该不该“无限追求正义”呢?事实上,即便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恐怕也做不到。如果重审一桩“陈年冤案”的成本高达十亿,一百亿,社会还能承担“理论上冤案数应该为零”的高额法制成本吗?承担不了,所以世界上的冤假错案就永远不可能完全销声匿迹,换言之,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它,而无法最终消除。所谓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过是死守着“文科(人)思维”的人们理想中的一厢情愿罢了。

    “文科(人)思维”的人“对于事物的议论是感叹式的,有时候他们赞美,有时候他们唾弃,有时候他们悲愤,有时候他们呼吁”,不过关键时候,这些往往都没什么实际用处。最终我们还是要摆开各种事实,分析各种图表数据,然后锱铢必较地利弊分析之后,才能拿出最佳解决方案,而这些,正是“理工科思维”的要求。

    懂点“理工科思维”,在现代世界更容易活得如鱼得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工科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cz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