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时间的疫情,一个朋友与我电话交流,她眼下与爱人的关系和谐很多,因为她是内向诸葛亮型的思维的人,喜欢学习与思考。而爱人是孙悟空型的外向型 人,什么事是先做了再说,而就是学习了再去做。于是两个人在做一些事上,总是有纷争,三句话不到,就会互相来指摘,这里很多的时间用就是“你,你,你”。然后就是相互伤害。
稍微了解一下他们吵架的细节就会发现,他们总是以“你……”的句式讲话,这样说不了几句,吵架就开始了。 所以,我劝他,以后多用“我……”的句式讲话。并且,我请她当场就她谈到的一起事件做练习,试着用“我……”的句式,对想象中的丈夫讲话。 她试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后,她说,她发现,每当她试着用“我……”的句式讲话时,她就会感觉到很虚弱,相反,如果用“你……”的句式讲话,她会觉得自己力量强了很多。
这种强,显然是一种假象,是为了掩饰真实的虚弱感而制造出来的假象。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我们为什么爱用“你……”的句式。因为,当用这个句式时,就意味着,不是我,而是你,要为发生的一切负责。 多数愤怒的真相是缘自于我们内在的恐惧 。
用人上佛家的话:心的本质是攀缘。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忙着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说这句话的哲人的本意是,因为心是如此繁忙,所以很难有纯净的时候。 在我看来,攀缘没有什么,关键问题是,我们会按照固有逻辑去攀缘,结果就陷入了心早就有的幻象,而不能如实地看待事物。 攀缘的方式,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投射与认同。
我和你攀缘时,会将我心中的某些事物投射出去,如果你认同了,这个攀缘就成功了,我就和你建立了一个我的心所习惯的关系。 我自己内心有恐惧,就会把一些内有的恐惧投射出来,我内在有虚弱,就会把外在的强大投射出来。例如我这个朋友,她的真相是,她觉得自己虚弱,当面对她的家庭时,她会觉得没有把握、没有力量,而她不喜欢这种虚弱,于是使用“你……”的句式,理直气壮地指责先生,假若她的先生中招了,便会产生一种虚弱感,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不行。
当她学习着用“我”来说话的时候,她自己就直面了自己的内心,于是就感觉自己感觉的弱小与恐惧,她不停的用“你”这一个进攻的词,其实是掩盖自己内心有脆弱。
而这一段时间的追剧之中,她与先生都无法出去,书也看不下去了,就与先生一起来追剧,结果他们倒是了共同的爱好,讨论下一步的剧情是如此,当然他们还有有吵架的时候,但是一是吵一下,就放下来的,因为,他们吵的内容,是“他”。
两个人,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他”,这样双方就是一个缓冲区。也客观上保护了双方的情感,倒也是一种平和的交流呢!!
如心存斗志,也会激起对方的斗志;如大发脾气,对方也不会冷静,所以必须向对手示好。 一旦坦诚相待,对方就不会存有戒心,就能听你说话。 这是我花了15年才悟出的道理,以后无论我如何多嘴,也不会激起人的反感了。 ——摘自日本小说家山冈庄八的著作《德川家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