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文坛笔耕匠读书
《两京十五日》后的十五日

《两京十五日》后的十五日

作者: 拾光筑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7-14 10:39 被阅读0次

摆烂太久,上帝是会收回你的天赋的。

看到这句话,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文字,心中对它的喜欢,如果继续摆烂,这些喜欢是否也会随着忙碌被流逝的时间所侵蚀。被70多岁的老人感慨,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对事情缺乏热情?

深思下去,为什么呢?读《两京十五日》的过程中自己沉浸其中,如醉如痴。如果当时写下心中所想那会行云流水,因为那是心中翻涌了太多情感。那一缕缕的思绪犹如风筝一般漫天飞舞,但读到最后,了解到尾声部分的讲解,那些风筝都被一根根丝线拽回地面,冷静代替了狂热的激动。

历史已经告诉我朱瞻基一定会攻坚克难兑现自己在通鼎前许下的誓言,因此心中一点也不担心自带保命符的朱瞻基会有什么问题。反而是总在好奇他们在一次次绝地中如何突出重围,而下一个跳出来夺命的又会是谁?就在这样的兜兜转转中,心情跟着跌宕起伏。

梁兴甫在观象台求死的那个场景惹得我泪如雨下。自己不是吴定缘,无法感受到面对梁兴甫的绝望和恐惧,因此从济南的相救开始,内心的天平其实已经开始偏向梁。

他是铁铉最忠诚的不下,他是要杀尽旧友全家的疯子;他是太子逃亡前半程最难应付的敌人,是是济南一站中最为可靠的战友。他的脑子不清醒,但又最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从南京正阳门悄无声息的出现,到玄武湖祝融现身的摧残,再到济南大明湖的掩护和南大营校场的死斗,当然中途也有对白龙挂的无情,对太子三人的死命追杀,可是当知道了他对铁铉的情感,一下子就失去了道德制高点,只能为一个挣扎的灵魂心疼。终于,在听到那句“那你为什么不去死”的时候得到了解脱。我猜想,在此之前,莽撞的梁兴甫定然百思不得其解,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我拼尽一些都是为了度他,为了让他早日一家团圆,可为何对方毫不领情还对我如此之恨,连我小心翼翼买来的山楂糕都被“啪”的一声打在地上。但现在听到这句话,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我终于找到和主公相见的方法,是的,我之前只顾着度他人,只想着送他们去见主公,都忘记了其实最想见最需要陪在主公身边的人是我。我终于想通了,我还犹豫什么呢?来吧,割舍血肉,得大解脱。你们都来吧,我要去极乐世界和主公相见了!主公,我来了,终于可以见到你了!

梁兴甫凭着无与伦比的忠诚和以此形成的执念,最终自己选择了信念。对他来说,这是赴幸福之约,也算得愿所偿。徒留局外人的震撼和心疼,也因此对观象台多了一些向往。我幻想,有一天站在肃心道和司天台上,我一定可以看到梁兴甫的那如大雕般的身躯,在那里疯狂的与人相斗,一心求解脱而去。

阿淼写于2023年7月15日

相关文章

  • 两京十五日

    《两京十五日》是马伯庸创作的一本长篇历史小说。 本书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

  • 两京十五日

    亲王马伯庸在创作《显微镜下的大明》时,查阅了大量的史料,觉得只写一本书,实在是有些浪费,于是便有了这本《两...

  • 《两京十五日》

    最近这个月才终于翻开这本小说,可是只要一开了头,才发觉根本就完全停不下来。剧情完全牵引着我的神经,我的脑海中一直在...

  • 《两京十五日》

    我记得第一次看马伯庸的书是《显微镜下的大明》,无论是故事本身的引人入胜还是历史描绘的详实,都让我觉得作者是下了真功...

  • 两京十五日

    提要 《两京十五日》是马伯庸创作的一本长篇历史小说。 本书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

  • 《两京十五日》读后感

    这个《两京十五日》,是我读完《长安十二时辰》后读的。这两本书的作者相同,都是考古学家马伯庸写的。《两京十五日》,是...

  • 《两京十五日》阅后随记

    花了一个多星期看完这本书,想起之前读过的马伯庸另外两本书《显微镜下的大明》、《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都是一本书讲述好...

  • 细说《两京十五日》

    1.“据说,人在面对注定的死亡威胁时,不会移开视线,反而会一直盯着。”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们遇到车...

  • 读《两京十五日》

    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可能改变一段历史,改变一个朝代。 每一个大人物,都有可能毁了一段历史,建立一个朝代。 关于历史种...

  • 《两京十五日》后续

    看完书真的是意难平,意难平呐!看很多人说要删去第三十章的,我觉得没必要。 诚然,二十七和二十八章的确是本书的绝杀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京十五日》后的十五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mv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