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如果只是听说,也许只是一笑而过。即使当时思考一番,也未曾感受其滋味——就如看过的一本书《群体性孤独》里描述的那样。我未曾那样,我的同龄人也没有那样。
而现在的这代人,就如书里的那些美国年轻人——那么近,又那么远。
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仅仅是在学校中的场景。
离开学校这个环境后,网络才是他们交往的方式。网络带给他们交流的便捷,也掩盖了更多的细节。
文字可以简化成表情包,可以没什么逻辑性。
交往的低成本也就可以轻易失去,毕竟总会认识新的成员。
因此可以不约束情绪,拉黑一个人只是点点手指的事。
不用考虑什么姿态,蹲着瘫着趴着都可以。不用考虑整洁或邋遢,也不用考虑什么身材或样貌,在高效的滤镜帮忙下高帅或白美都能实现。
表面上的群体聚合,本质里是远离的孤独。
逐渐失去了和人真实交往的能力——宅男/宅女成了他/她的代名词。
是技术发展的原因吗?
可是没有网络时,已经有宅男/宅女的代名词。
也许更多的是,在这些群体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参与生存的劳作(上班、种田、打草、喂猪、收农作物),没有参与生活的家庭活动(打扫,打水,劈柴,做饭,洗凉衣服,甚至于带宠物出去活动或捡粑)。
在学期间,没有协同合作性的活动(比如团队性的球赛、团队性要求的活动),经常听到“关我什么事”或者抱怨而不是承担和帮助。
这些群体中的男性成年后,就是一类失去雄性的奶油男,这也是雄性衰退的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