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296天
话语学的研究多以诗歌为研究案。
对词语的研究,我们也从一首诗开始,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它的名字就叫《https://wx.zsxq.com/mweb/views/weread/search.html?keyword=词语》,作者是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格奥尔格——
词语
我把遥远的奇迹和梦想
带到我的疆域边缘
期待着远古女神降临
在她的渊源深处发现名称——
我于是把它掌握,严密而结实
穿越整个边界,万物欣荣生辉……
一度幸运的漫游,我达到她的领地
带着一颗宝石,它丰富而细腻
她久久地掂量,然后向我昭示:
“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
那宝石因此逸离我的双手
我的疆域再没有把宝藏赢获……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弃绝:
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
要研究词语,这首诗很值得体味。
“我的疆域边缘”是什么?就是认识的边缘。世界的界,就是认识的界。认识到的就是世界,认识不到的,就是世界之外。
世界就是认识,认识就是分类,分类就是命名和标签,命名和标签就是词语和符号。
到了认识的疆域边缘,诗人寻找什么呢?
他找一个词语,找一个名称。
得到这名称之后——
我于是把它掌握,严密而结实
穿越整个边界,万物欣荣生辉……
有了这词语,这名称,万物就欣荣生辉,为什么?
让我们从德国哲学回到中国哲学,老子的《https://wx.zsxq.com/mweb/views/weread/search.html?keyword=道德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之初,一片混沌,因为没有命名。有了命名,才有了万事万物,因为每一事、每一物,它必须被命名,所谓万物,就是一万个名称。
我们虽然都会写文说字,但是我们对于词语的运用确是因人而异,特别是在现在新媒体的宣传,对于词语的运用更是有了要求,简单的一张海报,就是那十个字,我们要做到惜字如金,有的放矢。
说重点,不要那么多的修饰词,一片文章也是这样,好的文章和内容,也是我们一个一个字推敲修改出来的,做到没有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