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海市导览大师旅行·在路上
人民广场:上海的原点和中心

人民广场:上海的原点和中心

作者: 导览大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2-18 20:11 被阅读62次

    很多城市都有人民广场,在城市的中心,一片开阔的场地,绿化带点缀其中,是休闲的好去处,也常常是节假日人们聚会的场所。

    上海的人民广场位于黄浦区,十里步行街南京东路的西头,是上海最市中心的地段、交通最便利的地方,更是上海的政治、文化、旅游中心:开放式的广场总面积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还有成了著名相亲角的人民公园以及周围顶尖的文化场所配置: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等等,是上海最为重要的地标之一。在人民广场旗杆与上海博物馆的中轴线位置上,有一个上海市公路零公里标志,所有起止点为上海的国道公路都从这里开始算里程,因此人民广场还是318国道的起点。

    人民广场一带原是远近闻名的上海跑马总会(SHANGHAI RACE CLUB),俗称跑马厅,最早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英商麟瑞、广隆等洋行的几名大班发起,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跑马场曾经三易其址,最终落脚在今天的人民广场、人民公园一带,并成为公共租界的中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跑马总会的全盛时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跑马总会被日军占领。1945年后跑马厅停止赛马,曾被用作美军的俱乐部。解放后,上海市政府将跑马厅全部收回。陈毅市长说:“过去,跑马厅是‘冒险家的乐园’。现在我们要把它建成一座人民的广场,人民大众的乐园。”不久,跑马厅一分为二,南部改为人民广场,北部建成人民公园,原有的跑马总会大楼建筑先后改作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后来又修建了上海市政府办公楼─人民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建筑。

    人民大道200号 上海人民大厦

    上海人民大厦位于人民广场北面中轴线位置上,是现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地点之一,前身是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1995年7月1日,市政府从外滩中山东一路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迁出,搬到原人大办公楼位置加建的高楼——人民大道200号,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一起办公。这里经常举行市政府、市人大的一些重要活动。

    建筑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现代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主楼,东、西配楼,南、北楼和综合楼六部分组成,南北长89米,东西宽248米。建筑群呈内紧外松的开放式布局,部分出挑构成三段式外立面造型,保持中国传统建筑的轴线对称风格,中间高,两侧低,给人沉稳、凝重的感觉。其中主楼高72.5米,地上19层,长104米,采用白色錾假石配蓝灰色镀膜反射玻璃幕墙,窗台下嵌一条米黄色花岗石,勾勒线条,裙房外墙采用米白色花岗石。

    大厦启用后,一段时间里没有正式定名,或称市政府大厦,或称市政大厦或者就称200号,后正式命名为“人民大厦”,既有象征意义,又符合其所处的人民大道的地理位置,与人民广场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人民大道201号 上海博物馆 凝固的艺术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珍藏着无数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从1952年创建于南京西路的旧跑马总会大楼,到1959年迁入河南路旧中汇大楼,再到1996年搬到人民广场,与18层市政府办公大楼同处南北中轴线,成为“上海大客厅”的镇室之宝。无论如何迁移,她总在繁华的市中心,以绵延古老的中华艺术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

    上海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5层,由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邢同和领衔设计。建筑底层为每边长80米的方形平面,二、三层逐步收进,四层为直径80米的圆盘,五层又为方形平面。圆顶方体基座的视觉效果,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意境。从远处眺望,整座建筑宛如一尊“鼎”状青铜器,圆盘顶上东、南、西、北方向各设一个拱圈,宛如青铜器的耳环。从空中俯瞰,又仿佛一面巨大的铜镜,圆顶中心的玻璃采光球恰如镜钮。浅米黄色的花岗石外墙,饰以商周青铜器抽象纹饰。南立面正大门8尊高3米,重20吨的汉白玉神兽雕刻,是严格按比例仿自馆内汉至唐代的藏品。四个朝向各有一座高耸的艺术雕刻拱门。整个建筑,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巧妙地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上海博物馆别具匠心的设计,曾获得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金奖、1999年当代中国建筑艺术代表作称号和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等荣誉。

    馆内陈列面积共约1.12万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4万件,开设12个专题陈列馆、1个捐赠文物馆、3个展览厅,展示文物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为特色,还有钱币、玉器、雕塑、玺印、少数民族工艺品等,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

    当我们身处繁忙都市,或是路经这座繁华商都,一定要保留特定的时间,走进上海博物馆,走进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感受无尽的不可言说与发现之喜。

    黄陂北路190号 上海大剧院 中西合璧的水晶宫

    歌剧代表了一个剧院、一座城市的文化水准,1993年底上海大剧院最终确定落户人民广场,由法国夏邦杰建筑事务所设计方案,1998年8月全面竣工。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剧院,占地面积11528平方米,建筑面积62803平方米。地上8层,地下2层,总高度40.5米。建筑布局方正,坐北朝南。底层南、西两侧布置有6个18米宽的水景,阶梯跌落。西侧面4个水景按基地斜面逐个退缩,4块浮雕墙面装饰东侧立面,具有引导人流功能。南立面高18米,近2000平方米的大堂是观众的休闲区域,内部以白色为主要色调,上空悬挂着由6片排箫灯架组合而成的大型水晶吊灯,地面采用举世罕见的希腊水晶白大理石,图案形似琴键,白色巨型的大理石柱子和两边的台阶极富节奏感,让人一走进大堂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的世界。大堂和东西两侧休息厅外围,采用先进的高达15米的钢索玻璃幕墙,晶莹的彩釉玻璃素雅高贵,据说能反射掉30%的阳光,防止日照下室内过热。剧院内共有3个剧场,大剧场的建声要求极高,音响和灯光设备更具独特性能。舞台设备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能满足世界上级别最高的剧团的演出要求。

    上海大剧院是上海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窗口和艺术沟通的桥梁,成功上演过歌剧、音乐剧、芭蕾、交响乐等各类大型演出和综艺晚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上海大剧院是国内重大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在1999年获当代中国建筑艺术代表作称号和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金奖。建筑声学专业设计还获得了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

    2005年,大剧院进行大规模修缮,对音响、灯光做了系统更新,使音质呈现更加丰满,观众座位更加宽敞。大剧院成为上海演出经典剧目的中心,铸就海派文化的新品牌。

    人民大道100号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城市之窗

    如果您是一名刚刚到上海的游客,那么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将是您了解上海的第一站。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于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展示馆建筑高43米,地上5层,地下2层,占地面积238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8000多平方米,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1999年获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铜奖。

    馆内展示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由五个参观层,一个观光层和地下一层的1930风情街所组成,演示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型大都市的历程和未来蓝图。2000年,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获两项“吉尼斯之最”——世界最大的城市规划展示馆、世界最大的城市规划模型。

    作为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展示的主题,展示了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就,让市民知晓城市规划,参与城市规划,架起了市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桥梁。

    延安东路523号 上海音乐厅 凝固的音乐

    如果你要问在上海去哪儿看深秋的银杏最美,任何排行都不会落下上海音乐厅南门的银杏广场,每年秋季,音乐厅广场前的银杏林,金灿灿的黄,前去拍照的人很多很多,成为了上海最美的景点。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在20世纪30年代,南京大戏院是专映美国福克斯公司、雷电华公司和米髙梅公司的首轮影片的中国影院,获得三大公司影片的专映权。

    南京大戏院建成之时,建筑水平和设备一流,当时美国的《纽约日报·上海通讯》把她比作同时期美国设备最好的戏院“洛克赛”,称其为“亚洲的洛克赛”。

    南京大戏院由中国第一代留洋美国的华人建筑设计师范文照、赵深设计,是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戏院。范文照1918年由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设计,曾先后设计了上海、丽都、南京、沪光和美琪五家剧院,其中南京大戏院是范文照这一生之中最具有古典韵味和浪漫气息的作品,没有之一。

    建筑正面门楼4层,其余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138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欧洲古典风格,古典的爱奥尼克柱子与券式门窗搭配协调,圆拱窗门上的浮雕装饰,使建筑显得古朴典雅,整个建筑具有一种韵律感,被比喻为“凝固的音乐”。戏院内部设施十分讲究,一墙一柱的建筑造型都有助于音响传播。走进这里,仿佛巴黎或罗马古老的宫殿一般。

    1950年南京大戏院更名为北京电影院。1959年重修后更名为上海音乐厅。1995年延安路高架修建,音乐厅面临汽车噪声和地基震动的困扰,上海市政府毅然决定将音乐厅进行平移修缮。从2002年开始,平移工程经过近200个日日夜夜,最终在2003年6月11日,向东南方向成功移动了66.46米,并抬高1.68米,抵达新址,远离高架,同时保留了原建筑的古典风格。

    上海音乐厅是全国第一座音乐厅,是上海音乐活动的中心之一,历届上海之春音乐节、国际广播音乐节的中心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它与人民广场隔路相望,和国际饭店、市政府大厦、上海博物馆共同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中轴线上,与上海大剧院相距不远,形成了上海城市中心的高档文化区。

    南京西路325号 上海美术馆

    南京西路325号,原是1933年由上海跑马总会出资建造的高级会员俱乐部:跑马总会大楼。这是一幢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兼有折衷主义倾向的建筑,英商马海洋行设计,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髙4层,当时施工规模浩大,雇佣土木工近千人。外立面用深咖啡色的面砖和石块交织砌筑。西边有贯通二、三层的塔什干式柱廊,西北端高耸的大钟楼高53.3米,上部搭建了四面三角形的坡形顶,中间是瞭望台。钟楼四面镶装有圆形直径3.3米的大钟,气势壮观。大楼包括会员俱乐部和来宾看台两部分,东面面向跑马场,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会员看赛马就在三楼的长廊中。

    解放后,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广场,1952年跑马总会大楼改为上海博物馆。1959年博物馆迁出改为上海图书馆。1997年上海图书馆迁往新馆,改作上海美术馆。2012年10月1日,上海美术馆迁往浦东世博园区,改称中华艺术宫,跑马总会大楼于是“闲置”了下来,直到2016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准备迁入,预计2018年对外开放。

    南京西路216号大光明电影院

    上海最有名的电影院是大光明电影院,它坐落在黄浦区南京西路黄河路口,南对人民公园,东邻国际饭店。它曾是远东第一的电影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大光明电影院原名大光明大戏院,最早建于1928年,由潮州商人高勇醒与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创始人亚伯特·华纳合资成立,原址在卡尔登舞厅(今长江剧院)附近,是一座具有古典宫廷风格的影院,开业时还曾邀请京剧大师梅兰芳来剪彩,轰动一时。但后来发展不太顺利,1932年,英籍广东人卢根投资买下大光明,将原建筑推倒重建。

    新建成的大光明,由沪上知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建筑坐北朝南,2层高30.5米,占地面积4016平方米,建筑面积6249.5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美国摩登艺术派风格,是早期现代派建筑的典型。外立面为奶黄色,外观以粗细横直的线条和大面积的玻璃作强烈对比处理,以方形半透明灯塔形成不对称重心。门厅宽敞明亮,铺嵌钢条磨光彩色磨石子,对称的大楼梯直通楼上,在楼厅休息处建有飞溅式的水柱喷泉。舞台跨度当时是上海第一,观众座位分2层,设有2000多只沙发座位,当时备有“译意风”,在观赏外国电影时戴上耳机可以听到中文解释,开创了中国西片译制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大光明仍是上海最具影响的影院,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和亚洲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影院票房收入曾连续11年居全国影院之最。1992年大修,改变了座位,其余未动。今天,整座建筑仍具有艺术的活力,是人民广场文化街圈的重要标志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西路170号 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是锦江国际集团旗下的一家经典饭店,是上海历史最久的饭店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整整半个世纪,被称为“远东第一楼”的国际饭店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大厦,上海的标志之一。国际饭店还曾以所在路名叫过“派克饭店”,历史上有好多的名流与这座大厦有过关联。

    国际饭店始建于1931年,1934年开业,由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的储蓄会投资建造,故又称上海“四行储蓄会”大厦。大厦占地1179平方米,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共24层:地下2层,地面22层,标高83.6米。这是当时中国,乃至远东最高的建筑,直至1982年才被上海宾馆超越。

    大楼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整体为典型的艺术派装饰风格,外形仿照早期美国摩天大楼样式,采用直线条手法。建筑下部外墙镶砌青岛崂山黑色花岗岩,上部镶砌棕色面砖,在二层、三层、十四层间以巨型圆角玻璃镶贴,显示出强烈的立体感,十五层以上四面逐层收进呈阶梯状,使塔楼显得既挺拔又秀气。内部门厅采用山东玉佛石铺砌地面,大厅柱子和墙面全用国产的黄色或绿色大理石,互相辉映。平顶施工精致,花样繁复,特别是钢丝网花平顶,为上海首创。当时,国际饭店也是为国人增光、争气的工程。因为投资是中国人,施工是中国的营造厂。

    国际饭店还是上海城市原点的所在处。1950年,上海市地政局以国际饭店楼顶中心的旗杆为原点确立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标系。1997年国际饭店内部改造时,在大堂内的旗杆垂直处设立了“原点”标志,向社会开放。国际饭店西饼屋的蝴蝶酥还是上海知名的特色小吃,曾被上海市烹饪协会评为“上海金牌小吃”,还有“上海最受欢迎旅游纪念品”的称号。

    南京西路2-88号 新世界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它的前身是1914年由黄楚九与商人经润三等人合伙创办的“新世界游乐场”,黄楚九是上世纪初上海实业界的著名人物、中国娱乐业先驱,他后来还创办了亚洲最大的娱乐中心“上海大世界”。新世界游乐场建成时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娱乐场所,也是上海最早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商业楼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世界”与邻近的商店组成联合商场,有370户小贩租柜设摊,经营以外国货为主的百货商品。1958年挂牌“新世界百货商场”,其后十年间,“新世界”以经营小商品为特色,品种多达8000余种,被誉为南京路上的城隍庙。1988年成立黄浦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向社会公开募股,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率先成为上海商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从此跨入全国商业十强行列。1993年南京路大调整、大改造,公司拆除了旧楼,在黄金地段造起了钻石楼宇“新世界城”,1995年重新开业,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2005年重整,成为一座21万平方米的综合消费中心。

    新世界地下2层,地上12层,定位中、高档,这里有很多国际知名名牌,高雅、时尚的中青年一族是新世界百货的主要目标顾客。新世界的跨年、黄金周促销活动,曾创上海的商业记录,大家不会忘记打折季时,新世界楼内人头簇拥,大家争先恐后抢购商品的繁忙景象。除了购物,楼里还有美食城、游戏厅和电影院等,位于10楼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是全球第6家、大陆地区第一家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6楼的溜冰场是上海第一家室内真冰溜冰场,场馆的教练员很多都是各种世界或者全国冠军,这里还因作为“明星大练冰”节目的录取现场而一路走火,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曾在此取景拍摄。

    100年风雨沉浮,新世界见证了南京路的变迁,见证了上海的近代商业发展,如今依然是上海百货业的翘楚,是上海商业的中流砥柱。

    西藏南路1号 大世界

    上海的大世界赫赫有名,它是民国时期全国最有特色、最具影响的游戏场,娱乐活动门类繁多,每天接纳成千上万的游客。

    民国初年,上海等商家兴起办游戏场热。1912年,黄楚九与经润三合伙在浙江路新新舞台开设屋顶花园,取名“楼外楼”,这是上海最早的游戏场。1915年,他们又在南京路西藏路西南角上开办了“新世界”游戏场,但后来经润三病逝,黄楚九与其遗孀汪国贞分股不均愤而退出,1917年,在西藏路与延安东路交界处创办了“大世界”,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游乐场。

    早期大世界是一座沿转角而立的2层砖木结构建筑,屋顶上建有3座四方亭子。1924年翻建,占地1.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高55.3米,由建筑师周惠南设计,平面呈L形。3幢4层钢筋混凝土楼房相联成扇形,转角处有高塔,6面4层48根圆柱,最上端是石钟式尖顶的塔楼,平面屋顶可作露天剧场。楼内有娱乐室、茶室、娱乐厅,各种戏曲、游艺、电影、杂耍、小吃摊、中西餐馆……应有尽有,当时在大世界,游客只需买一张票,就可由中午玩到深夜,盛况空前。入口大厅16块凹凸的银光镜,曾是一代上海人回忆中著名的哈哈镜。那时候,外地来的游客“不去大世界,枉来大上海。”很多演员在大世界唱红,由此名扬四海。抗战爆发后,黄楚九将大世界抵给黄金荣经营,大世界的名字前于是加上了“荣记”两个字。

    1954年,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大世界,改为人民游乐场。1974年改为青年宫。1987年改回“大世界”,1992年,推出基尼斯“天下第一擂台”,一些身怀绝技的能人奇士纷纷参加,诞生了一大批世界基尼斯纪录。2008年,大世界闭门修缮,2017年3月31日,上海大世界在诞生100周年后重新对外开放。修缮一新的大世界,结合高科技手段,展示各种传统民族文化项目,还设有戏曲、民乐、舞蹈等演出和各种美食小吃,并不定期开设各种非遗文化的活动和课程。

    西藏中路316号沐恩堂

    沐恩堂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曾叫慕尔堂,前身之一为“三一堂”,由基督教美国监理会卫理斯教派建造,最初叫中区监理会堂,1890年为纪念信徒慕尔的捐助,改名慕尔堂。早期的慕尔堂建在汉口路云南路口,后来教徒增多,就在现址建造新堂,1929年开工,1931年落成,由沪上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邬达克所设计。

    教堂为哥特式,砖混结构,包括大堂及钟楼、4层楼附屋等,中部大礼堂,可容纳上千人。大堂的方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都用錾假石饰面,教堂的顶是水泥尖拱顶,彩绘玻璃窗以黄色调为主,内容是圣经故事,映照出教堂的神圣和神秘的氛围。门厅上层是一间小礼堂,为木结构尖拱屋顶。堂的西北、西南、东南三面均为4层楼建筑,用作牧师办公室、幼儿园、中小学教室、宿舍等。1936年,有一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信徒来上海游历,捐了一笔钱,在慕尔堂钟楼顶上竖起一座5米高的旋转霓虹灯十字架,夜间闪闪发光,成为上海滩当时的一座时髦的教堂。

    慕尔堂是一个社交堂,意思是为大城市提供社会交谊服务的教堂,早期主任牧师大多数是美国人,1922年开始由中国人任牧师。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慕尔堂被日军占领,成为宪兵司令部。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收回。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慕尔堂成为黄浦区联合礼拜场所,改名为沐恩堂,意“沐浴于主恩之中”。“文革”期间教堂被上海市南京中学使用。1979年9月2日,沐恩堂在上海率先恢复礼拜。每逢基督教的节日,沐恩堂有各种特殊礼拜,圣诞节有隆重热烈的音乐崇拜,还表演圣剧;受难节有耶稣受难音乐崇拜;复活节有耶稣复活音乐崇拜。此外还有敬老礼拜,向老年信徒祝福;感恩礼拜,通过奉献歌唱等方式感谢神的恩典;还经常有信徒来此举行结婚礼拜、追思礼拜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民广场:上海的原点和中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sl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