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荐书 | Mindset

荐书 | Mindset

作者: 邓文达 | 来源:发表于2018-04-13 18:40 被阅读35次

最近在看Carol S. Dwwck博士的 《Mindset》一书。这本书非常出名,Bill Gates也曾经推荐过此书。正因为此书非常出名,所以在没看之前,我已经从各种文章中提前了解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这差点儿让我错过了这本好书,因为它的主要内容太直观了,让人产生了可以不用再看原文的错觉。不过还好我有关于如何实践的书中内容的疑问,所以最终还是看了原文。

两种思维模式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类有两种Mindset(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固定型思维模式)和 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模式)。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各种能力都是天生的、固定的,后天不可改变,所以努力是没有用的;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即使有先天的差异,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时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的。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只有少数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很容易使人拥有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首先,我们在生活中倾向于轻易给人下判断,说某某具备或不具备某种天赋,然后就此决定某某是否适合做某些事情。尤其是,我们还倾向于给人贴上天才的标签,即使实际情况是那个人很努力才取得一些突出的成就。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反过来说自己没有那种天赋,自己不是天才,所以我们没有取得那样的成就也是理所应当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偷懒了。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倾向于根据开始时的成绩来判断之后的成就。如果一开始表现优异,我们倾向于说有前途;反过来,就说没戏。但是一开始的成绩只是一个点,而之后的发展则是一条线。怎么能够根据当下的一个点来推测之后整条线的运动轨迹呢?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却是这么做的,而且还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不同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

虽然很多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所以如果自己在某些方面拥有天分,那么就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或者倾向于表现得不怎么费力就能把事情办好。但是是否愿意付出努力,并不是拥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主要区别。因为有些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非常努力,也非常成功。

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待失败的态度不一样。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失败是很正常的,一次失败只能说明当前的状况,即我们还有不足之处,需要努力加以改进。一次失败也并不意味着以后都是失败。相反,从失败中我们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这有利于我们之后的改进,我们之后的成功可以建立在这一次的失败之上。所以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能够在每次失败后做出调整,继续努力,然后不断进步,慢慢变得更加优秀。

而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失败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即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做好这件事。而且他们倾向于认为努力是没有用的,因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天生的,所以努力也没有用。那些非常成功但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也许非常努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拥有某种能力或天赋,应该理所当然地取得成功。但是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往往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错了,自己是否真的拥有这种能力。他们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失败。

关于思维模式的误解

因为在看这本书之前,已经对本身主要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很多细节内容并不清楚。所以在没看原文之前,脑中有了一些关于思维模式的理解,在看书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理解原理是误解。

误解一:一个人要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要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估计这是大部分没看书的人都可能会有的一种误解。这是典型的非黑即白的想法。但是Carol博士告诉我们,一个的思维模式通常并不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某一种,而是两种思维模式的结合。你可能在学业上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学习成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努力,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在运动、艺术、人际关系等方面,你可能则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认为自己就是在体育或者音乐上没有天赋,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而实际的情况可能是你根本都没有付出过多少努力。很不幸,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误解二:思维模式只与学习有关,跟其他领域没有关系。

在没看书之前,因为大部分文章中提到两种思维模式时,通常与学习相关,所以我肤浅的认为思维模式也只适用于学习领域,跟其他领域没啥关系。但是看了书之后我才发现,思维模式在各个领域:体育、商业、人际关系(爱情、亲情、友情,甚至是学校霸凌方面),都在发挥作用。这个误解也是很多程度上导致我产生误解一的另一原因。

误解三: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就是不好的。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不利于我们的成长。但是,这本身并不意味着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就是不好的。正如前文所说,一个人本来就可能在不同的领域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本身是很正常的。只要你不因为你在某个领域的固定型思维而影响的生活和事业,那么这本身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比如,我在艺术领域方面可能拥有固定型思维,这虽然不利于我的艺术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我本身并不以此谋生,那么这并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严重后果。反过来,如果我在学习、工作中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会影响到我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在这些领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就是不好的。

此外,在书中,Carol博士也提醒我们,虽然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意味着我们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在任何领域都培养自己的能力。相反,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有选择的在某些领域培养自己能力,而不是四处努力,分散精力。

总结

总的来说,这本书没有让人失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经历了“认知微创伤”,即“以前,我一直以为,......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样的认知升级。并且阅读此书,让我重新思考深入阅读的重要性。

现在有很多知识付费内容,有很多人为我们读书,我们只要花很少的钱,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一本书的主旨和要义。这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即这本书我已经知道了它的主要内容,那我可以不看这本书了。这与很多导读书的目的正好相反,本来它们希望通过介绍一本书让我们产生兴趣,然后开始阅读,结果我们却反而不阅读了。真是讽刺。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才发现,原来细节中包含着很多真知灼见,正是这些细节内容让我产生了一系列的“认知微创伤”。这给我的提醒是要最大限度的理解一本书的内容,无论如何还是要回到书籍本身,因为再好的导读内容,也不能代替书籍本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荐书 | Mindset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th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