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觉得“创意”与我无缘,因为基于自我了解,我是一个比较踏实保守,习惯按部就班,害怕变数的人。如果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就是喜欢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害怕有open ending的提问,所以大学期间,我理科普遍比文科要出色许多。
然而,李欣频老师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却开启了我多次元的丰富人生。
1. 创意其实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百度对于“创意”的概念是: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
是不是感觉这句话和教科书中对于知识点的定义一样深涩难懂?
没关系,让我们一起用李欣频老师书中的内容对“创意”剖解一下。“现实存在事物”即我们身边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例如一本书籍、一部电影;“新的抽象思维”即当你接触到眼前存在的事物时,所迸发出来的思绪与情感。“行为潜能”即当你的情感达到高潮时所开启的创作之流。
举个例子,我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奇迹男孩》,当我看到小男主在家人的陪伴下第一次走进学校时,我感觉我整个人是特别通透的,我联想到自己在经历人生低谷时家人们的陪伴,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然后我赶紧拿出手机,把脑中的思绪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文字就是我和《奇迹男孩》碰撞出来的创意火花。
创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它就是某一刻的感受、某一次冲动、某一瞬的感动。创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可以在与自己独处时,享受完全地自得其乐,把每一天活得独特且精彩,如此而已。
2.五种感官是你助力创作的神秘武器
找创意,就像人在找资源矿脉,用了各种仪器,试了各种方式,也不一定会找得到,但当他有一天静了下来,以自体的方式去感应,而不是疯狂地乱猜乱找,当他被直觉带到一个地方,那就是了。
我们看电影时迸发出的情感;阅览书中文字时发出的赞叹,都可能成为触发创意之流的开关。我们缺少的不有意识地多利用我们平常总是忽略的感官,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收获不一样的惊喜与体验。
吃饭的时候,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以感恩的心态品味大自然馈赠于我们的食物;走路的时候,抬起平时总是低着的头,以探险的心态捕捉熟悉场景中新鲜的改变……
李欣频老师说:“我的创意是怎么来的?各方面都有,连呼吸、聊天、睡觉都能产生创意;若是你的input比output多很多,受到的刺激比产出多很多的话,就不会有创意枯竭的时候。”
3.与创意为伍,开启多次元人生
我之前害怕创意是害怕与众不同,害怕成为异类,觉得随大流是最保险的生存法则。
但看完李欣频老师的书之后,我心想:这种活法我可以活,其他人照样能活,那么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我之所以为我,就是因为独属于我的创作,由我的经历、体验、学识所编制出来的创意点子。
我现在过上了一种“无创意非人生”的生活,因为总是有许多点子,人也变得更加开朗,愿意去尝试不同的人生版本,也因此链接上了许多同频的小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