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无情五七

写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日记式写作,碎碎念,努力朝着散文方向努力,也不能说自己写的是散文。
小学三年级至去年三月之前坚持写了很多年的日记。直到某位大V创作者鼓励我说:文无定法,方下定决心来简书写作。
虽然有些文章陆陆续续见于杂志和报纸,但我仍不觉的自己写的就是散文。散文追求形散神不散,这句话看似简单,行来很难。
去年,心难静,就用毛笔写字,写什么内容呢?抄唐诗三百首,每天下班回家就抄,只抄的自己也会吟诗作对了,心也跟着平静了。
写抒情文的间歇,我倾听到了几位朋友给我讲了他们的故事,我试着共情他们的内心,写出了有温度的文字,发表了出来,这给我了写小说的勇气。
一直认为写小说是难度最大的,或许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缘故,真正的试图创作第一篇小说《霍三爷》,某一天我脑袋里就冒出来这么一个人,促使我要把这个人描述出来,完全虚构的一个人。
第二篇《马二妮儿的腿生锈了》这是真人真事了,奈何自己驾驭不了小说的写作方法,被我写的平淡无奇。
第三篇《麝裛战袍香》,是阳光老师指导后,第一次创作了小说的一个场景进行描写。阳光老师是我刚认识不久的新朋友,也是在简书上第一位不吝赐教,真正指导我的第一位老师,他的分析让我明白了自己创作的问题所在,在写作时候导向性明确,方能进步。让我有勇气写了第四篇。
第四篇《弄堂里的灯盏》是我努力最积极主动的创作。这篇也终于有勇气发给了胡炎老师,请他指导:小说整体还可以,结尾追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感觉叙事有些拖沓,简洁度不太够。故事稍有一些编造痕迹,也有些模仿感。我的要求可能偏高了些。这是一篇小小说,创作方向没有问题,更希望你能从生活出发,写出有个性体验的作品。

很感谢胡老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让自己明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胡老师是我身边的大作家,尤其擅长短篇小说,他其中一篇《挺胸》,读完好久了,主角的形象依然清晰印在我脑海里,可能这就是胡老师所说的从生活出发写出的个性体验作品,才会让人印象如此深刻。
在简书的成长,不可能只靠内化式的,还需要借助外部环境,促使自己进步,这才是一个好的创作环境。
用无-穷的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是的,在简书慢慢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圈子。尽管我在努力学习创作,但我却喜欢那些日记式的文章和碎碎念,感觉这些文章更有血性,这点或许我和无-穷是类似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爱好相似,在一起方能走的长远。
提到无穷,自己突然就想笑,赶紧翻看简信,看看我们是如何认识的。是九月的第二天,妥妥的小白刚来,还不知道简书怎么玩,更不知道无穷是简书合伙人,看到那时候自己傻的可爱ớ ₃ờ,居然要他给我赞,哈哈哈哈,这怎么可能,他的一个赞权重那么高,不理我是自然的。
等到去年十一放假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无穷的徽章很好,促使我也想要一枚。当然到现在也没要到。
后来无穷让我做人间文品的编辑,我很佛系地拒绝了,当然好话不说三遍,他说第三次的时候,我爽快答应了。再后来就是一起战斗的情意了。妥妥成了无穷的跟班。
很多人直接或间接问我简书上那么多合伙人,为何要和无穷站在一起?很简单,因为无穷为人实在。
中国人向来以研究人为主,研究几千年了,除了打娘胎里出来就是傻子的,经过独特的文化洗礼,个个都是人精。所以不要把任何人当傻子。
凡事看透了,依然待人实在,这样的人少一些。素来不喜耍花招的人,可能与我心直口快有关。这样耿直的性格或许才是和无穷走下去的直接缘由吧。
在谈创作时为何要谈无穷,除了胡老师和阳光老师在技术上指导我,更重要的是无穷的鼓励,177天时候我放弃了日更,无穷总有用不完的生活激情,用他的话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这是我见过少有的满腔热情之人,而我是很容易颓废的一个人,我的中学老师常说我就是那个破拖车,隔段时间就要敲敲打打一番,才能走下去。每当我颓废不前时候,无穷就会给我打鸡血,哈哈哈哈,不知道他的热情哪儿来,顺便刺激一下让我坚持日更,在写作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当然在简书上我有孤独岛,也有一众好友,和大家相互鼓励,一起成长,才是美好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