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快」是普遍的原则,快餐文化盛行,文化速食主义的功利性越发受人喜欢。诗,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快」的东西,写诗的炼字酌句,读诗的分析体悟,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诗和这个「快」的时代是相悖的,读书的人都带着功利性去读,这些耗时又不能立即见效的内容自然成为了冷门。中国诗歌进入21世纪,也进入了迷茫期,诗歌创作似乎进入了死胡同。什么废话诗、羊羔体、梨花体、乌青体(名词不懂的请百度)纷纷在网络走红,有的还“荣获”了各种大奖,真是刷新三观我伙呆。传统诗词曾经那么辉煌,而现代诗歌在中国目前没有方向,空洞、言之无物、远离生活,也怪不得没人阅读。中国诗歌的朝向和脉络模糊不清,水平的下降是诗歌遇冷的一个客观原因。
在如今坚持写诗的人,应该都有一颗孤独的心。没人去读只是这孤独的外壳,讥讽嘲笑才是这孤独的内核。虽然依然有人会为写诗的人点赞,但更多的是曲解和嘲弄:装逼!写这什么意思,没一点意义!
北岛《日子》
当然,这种嘲弄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前文讲过,中国诗歌朝向不明,没有代表性的脉络,所以我们看到了诗歌自身的裂痕。有的人以为,把一篇文章分成行来写,就是诗歌;有些人以为,光怪陆离就是诗歌精髓…我们的诗歌,病了。
正如诗专题主编陈汐年在讲真!靠写诗赚钱的诗人早饿死了中所言,我也希望所有写诗的人不要带着功利心去写,读诗的人也少一些功利性,因为文学本身就不具备功利因素。诗歌,或者说文化,应该是一种内在自觉,执笔者心无旁骛方能写出本我,读书者心无杂念才能悟出本真。
简书是个很好的平台,对诗歌来讲是个很好的土壤,我也看到了很多好诗,但是总体来爱说,在简书上爱情主题的诗歌篇幅居多。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无法指出中国诗歌的方向,但我们可以尝试引导简书诗歌的走向。改变虽然伴随着阵痛,但是面对诗歌,我们不应该做点什么吗?
诗歌本身并不是那高高在上的神位,不可触碰,相反,诗歌与其他文化和艺术一样,都必然是来自于生活,无源之水必竭,无本之木必朽。我建议、我希望简书上的诗歌写作者,既然你肯在诗歌日趋边缘化的今天,仍然抱着对诗歌孤独的热爱,那么何不敞开你们的胸怀,去大胆发现生活。除了爱情,生活还有很多内容等你们去发现,等你们用诗歌的笔触去把她呈现出来。所以我也建议诗专题可以对非爱情主题的优秀诗歌略多一点推送,主观上做一些引导,使诗歌的主题生态丰富起来。虽然短期内这可能不受读者欢迎,但我希望在简书看到诗歌的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
最后分享一首顾城的诗,大家共勉:
执者失之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
我就失去了诗,
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
我就失去了我自己。
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
一切如期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