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的修改
简书改革了,第一次开通连载,用五个简书贝即可。因为没有开过连载,虽然之前开了头没有结束的长篇,开过一个,但是如何在简书开连载,不是很清楚。
一直很想把一个故事写下来,终于写了,叫《双E记》,何故?男主角洋名叫艾瑞克,Eric, 女主角洋名叫Esther, 不就是两个E吗?再自以为聪明地借用《双城记》之名,取了名叫《双E记》。这篇文章我写了近9000 字,分两次写完,分两次登出。
写完之后,文友指出,这不是小说,充其量是个小故事,引发自己对到底故事是什么?小说是什么的思考。
后来,再读的时候,自己都不满意,觉得像散文,多过像小说。散文是自己常常写的一种文体,很顺手,也很有心得,写着写着,不由自主就写散了,不像小说了。另外一个文友,也很客观地指出了,自己看不到的文章的问题,虽然看着有点难过,就像自己的娃不够好,被人说一样,但是很受益,感恩那位文友。
鼓起勇气给两个自己很喜欢的老师,念远怀人老师和雨落荒原老师,发去了《双E记》全文,希望老师指教。
雨落老师指出了一些看起来不很合理,或者说,让读者困惑的逻辑问题。提点让我明白,写作有点混乱。
经得念远老师的同意,把他的评语发在这里。
“其实前半部分挺好的,后面有点琐碎了。前面还是人物(静)的视角,后面变成上帝视角了。我倒没有就得变成散文,可能是你的故事太幸福太日常了吧。日常性的记录,却是散文的气质。如果是短小说,建议视角统一连贯些,会更有带入感。有很好的语言。”
又是视角的问题。
鼓舞欢欣,是因为那一点点的肯定。
恨其不争的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就要写小说,或者故事。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常年写散文,是不会去注意视角的问题,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至于从谁的角度写出来的,好像不重要,有没有逻辑性,不重要。我想,这应该是很多写作者的通病。
于是把《双E记》在简书私密,放下,重来。
虽然在写小说这条路上,我还是门外汉,可是可以学习,可以谨记不要犯低级的错误,发挥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改进自己薄弱的地方。
简书的海外党里有位文友,30多万字的长篇,已经修改了五次,还在修改。前两天听肥肉鱼先生的分享中才知道,念远老师的《三十六骑》居然一个字都没修改,就过稿了。像这种情况真实属少有。但念远老师告诉我,其实他也是边写边改的。
修改,真的很重要。让自己在修改的路上越走越远吧,遇见明天的自己,经过修改的自己,一定更美好。
如果你读到这里了,那允许我打个广告,也欢迎批评指正。我用五个简书贝,开通了第一个连载。《双E记》被我修改成了《爱在太平洋两岸》,希望把这个故事说得好听点,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