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龙应台牵着华安的手。
两边是粗细杂生的树木,脚下有零零碎碎的落叶。橙色的线帽包着华安灿烂的小脸,他的左手拿着一片鸭蹼形状的叶子,右手攥着妈妈的手指,迈开小碎步努力的向前迈。妈妈的幸福感柔和在嘴角,秋叶的绚烂映红了她的发线,她的笑靥。
这是华安三岁时的照片,下面有十九岁华安的配字:
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有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
省略的那些话是什么,许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的时光,那么,你就会明白,有些甜蜜是留给回忆的,享受陪伴,也要学会挥手告别。
在十九岁的华安面前,龙应台的不舍像一个孩童,反而华安父母一样苦口婆心,这和三岁时的华安求着妈妈带他外出,妈妈给了鼓励的拥抱劝他留下的情节多么相似。
牵手,放手没有可以牵的了一辈子的手,即使他曾那么依赖你,抬起头望你是想你抱抱,抱起来又像个寄生的藤萝缠着你剥离不掉,哭的时候偷偷瞥你的脸色,玩起来有你在身边才安心。
孩子与父母的告别并不是在十八岁才出现,在很小的时候,也许就有了端倪。比如,她开始和你主动要求独睡,睡之前,把玩偶排列在床的一畔,关灯,开小夜灯,你过去给一个睡前抱抱,她不再缠着你讲一个睡前故事;比如,她关上自己的房门,放自己到一个独立的空间,你进房间时还要纠结会不会打扰她的作业,她的阅读;比如,放学回家,她不再独独牵着你的手,听你的提醒:注意车……慢点跑……而是牵起同学的手,嬉笑闲聊。
看着她欢畅的背影,你会想起,原来的依赖。就像弟弟现在的样子吧。读两个月就开始读的一本书《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以前,以前,很久以前~”,他似心领神会,看过来。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山嘭嘭的喷火,地咚咚咚的摇摆”,他翻身爬起,身体成弓形,蓄势待走。
“就在这个时候,甲龙宝宝出生了”,妈妈抬头,不怀好意的冲他斜瞥了一眼,他兴奋的张大嘴巴。
“可是,在那么大的地方,就只有它一个”,他小腿伸后,小手也跟着退到后面,他,要逃了。
“甲龙宝宝觉得好孤单,抽抽哒哒的哭起来——”,抬头,他已经溜到了门边,转了一半的弯,隐走了半个身子。妈妈停了下来,他停止向前,转回了身子,悄悄探头看究竟。
声音又起“一边哭,一边走”。他猛抽身离去,一边爬,一边抑不住的呵呵憨笑。后面,妈妈夸张的嚎叫声“嗷~~~”。抓住,脖子、胳肢窝、小脚心,他推搡着妈妈的手,笑的上气不接下气,这个故事他已经很熟悉了,故作惊慌,迎合情节,乐意和妈妈默契的配合,举高高,紧紧的抱着他,永远也抱不够,怕他明天就会长大,会拒绝我这样的亲昵。
牵手,放手在时间的刚性规则面前,并不是所有的熟悉都会一直熟悉下去,终有一天,他脱开身,一点点适应和父母隔开的距离,适应分离的时间。最后用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的认识和经验鼓励自己走出家门,走远,投入另一片未知的森林。
身为父母,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在可以的陪伴的时光里紧紧牵住他的小手,在他双翼生风时和他挥手,为他祝福。因为,父母和孩子的缘份无非几字:牵手,放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