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第五十八回,延续了前一回黛玉重获亲情的情节,接着就写到了清明节,趁着这个吊祭死者的节日,曹雪芹刻意安排了藕官烧纸钱的情节,藉以带给宝玉很重大的思想革新,称得上婚姻爱情观的启蒙。这就是回目上〈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所铺陈的重点。
首先,〈杏子阴假风泣虚凰〉这一段讲的是贾家豢养的戏班子里,十二个女伶中演小生的藕官和演小旦的的官,居然在每天的排练里演出了真感情,成为实质的夫妻;在的官死后,藕官仍然念念不忘,在过节的时候悲伤哭泣、烧纸钱吊祭怀思。但这个犯忌的行为被婆子抓到把柄,幸亏宝玉出面相救,オ保全了藕官。藕官在感谢之余,才愿意让宝玉知道她烧纸钱的原委,这就是回目上所说的〈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这里两个重点:
第一,(《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这一句里的「假」和「虚」,本来是指做戏表演,但没想到假戏真做,一遍又遍的演练却发生了真情,以致日常生活中做了真正的夫妻,彼此恩爱、互相照顾,当一方过世的时候,还深情地悼亡,情深义重。由此可见曹雪芹认为真情是可以累积的,是可以培养的,而且非常真挚而深刻,这岂不是相通于宝玉、黛玉的青梅竹马吗?
第二点,更重要的是,即使有了这样刻骨铭心的真情,也不必以死来证明,仍旧好好活着,一样主月拥有真爱至情。藕官所说的那一段话,就阐述了这个道理,也就是回目上所说的「真情揆痴理」!「揆」是揣摩、理解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真情」可以帮助我们领略那一分「痴理」,可见「情」和「理」是可以并存的!这不就是前面宝玉自己所说的「两尽其道」吗?
也就是说,爱一个人并不ー定就得孤独终老,更不应该以死明志,好好活着,也一样可以保有至情!因此,我要请大家特别要注意回目上的「痴理」一词,这个词是曹雪芹的崭新独创,空前绝后,尤其在男女爱情的范畴中,更是绝无仅有。这就是曹雪芹最革命性的地方。确实,一般我们都是说「痴情」,没有说「痴理」的,因为我们都以为「理」是客观冷静的,所以谈不上「痴」。
但是,曹雪芹却告诉我们,这样的二分法太简单了,因此曹雪芹创造了「痴理」这个词,简直就是推翻了明朝以来所宣扬的痴情说,尤其是汤显祖主张情在而理亡”的「至情」说。所以曹雪芹唱起了反调,藉由藕官烧纸钱的这段情节,他对宝玉、也对读者们说:你好好活着吧!虽然失去了至爱是非常痛苦的,但你不应该放任这种感觉,让自己陷在失落里一蹶不振,而是应该学会承担的力量,以坚毅的勇气活下去。继续做该做的事,让人生更充实、更圆满;只要心里一直深深记得那个人,就是情深乂重。这就是曹雪芹版的至情观!这种至情观有了深度,因为有了理性,所以叫做「痴理」,这オ是一个宏大而有力量的人应该追求的道理。
果然,聪颖的宝玉豁然开朗了,原来死守并不等于真情,真情就在心里,于是他进一步加以申论,反过来要藕官连纸钱都不用烧了,因为「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而所谓的「敬」,就是一颗纯净的心。只要有一颗纯净的心,把那份爱虔诚地牢牢放在心里,那就是至情;如果同时又能负担起对家族的责任,那就更达到了痴理的境界。
其实,类似的道理前面已经出现过,那就是第四十三回宝玉先是出府私祭金钏儿,完成仪式后立刻回府庆贺凤姐生日,他说这样的做法叫做「两尽其道」。同样地,在恋爱和婚姻不能两全其美的时候,也可以「两尽其道」,这两种道是爱情的忠贞,一个是对家族尽孝,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对立,而是可以并行不悖,这就是「痴理」的意义。
而宝玉领悟了这个道理,将来就会运用在他自己身上,当贾府抄家、黛玉也病死后,他可以心平气和地迎娶宝钗!根据脂砚斋的评语,宝玉、宝钗两人成亲之后一起谈天话旧时,还很怀念地提到黛玉呢。
可见,曹雪芹正是为了让宝玉将来可以更成熟、更均衡、更宽广,因此刻意安排这一段藕官烧纸钱的情节,再一次阐述了「两尽其道」的意义还进一步创造了「痴理」这个新名词,真是用心良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