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一)
妙玉是红楼梦中非常奇特的一个人物,她正面出场次数非常少,却能位列十二金钗,且排名第六,超过了凤姐、秦可卿等人;在十二金钗中,她又是唯一一位与四大家族毫无关系的人。
妙玉的身份也很特殊,她是带发修行的尼姑,但又是仕宦人家小姐出身。她品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她丰神俊貌,才华出众,宛如一枝遗世独立、孤高自许的水仙花。
妙玉年幼时体弱多病,最后被一个和尚化去,带发修行。在古代,如果小孩子体弱多病,医治不见效果,常常会送到寺庙里修行化解邪魅,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红楼梦》里其他几个人物,一个是黛玉,小时候也是体弱多病,有一天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治好这病就必须化了她出家,要么就永远不能流泪,永远不要出门,但是黛玉父母显然舍不得她出家,而且后来她也不得不离开自己家来到了贾家,并且时常哭泣,最后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另一个是薛宝钗,小时候也有一种病医治不好,癞头和尚又出现了,说了冷香丸的配制方法,并且让她带一个金项圈,上面刻八个字,以后遇到有玉的人才可结为夫妻;还有一个是香菱,三岁的时候也是遇到癞头和尚,说香菱与父母无缘,要化了她出家,香菱父母不愿意,后来香菱被人抱走,辗转卖到薛家,再没见到父母。
妙玉到了蟠香寺后,跟着师傅修行,佛法高深,后来被王夫人下帖请到大观园,住在栊翠庵。

(二)
在大观园,妙玉结识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但她生性古怪,高傲冷僻,也有很多人看不惯她。即使到了现代,我们再看《红楼梦》可能也会觉得她“矫情”,比如著名学者林语堂就很不喜欢她。
佛法里讲“众生平等”,“色即是空”,但妙玉既没有做到平等待人,也没有做到远离红尘。
宝玉说妙玉“万人不入她的目”,她是真的很瞧不起众人的。有一次贾母带着刘姥姥众人来到栊翠庵,她给众人用的是一般茶具,雨水泡茶,然后撇下众人,与林黛玉、薛宝衩、贾宝玉在耳房里喝体己茶,用的是很珍贵的茶杯,泡茶的水是藏了五年的梅花上收集的雪水。后来众人的茶杯收上来,她说要把刘姥姥用过的拿出去扔了,宝玉说留下来送给刘姥姥还可以买一点钱度日,妙玉才答应不扔,并且说“幸得是我没用过的,若我用过,就是砸了也不给她”,看到这里觉得妙玉确实有点过分,但后面的情节更有意思。宝玉问她,今天来了这么多人,要不要叫人打几桶水来洗一下地?妙玉说,当然要洗地,但是打水的桶放在庵门外,不能让人进来。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两首诗,当初弘忍法师要穿衣钵给徒弟,后来神秀和惠能各写了一首菩提偈,神秀写的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常拂拭,不教染尘埃。
惠能写的是:
菩提本无树,灵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个故事我们很熟,最后弘忍法师把衣钵穿给了惠能,就是后来的禅宗六祖。
而妙玉显然还停留在“时时勤拂拭,不教染尘埃”的阶段,如果真的需要时时拂拭心中的尘埃,那就说明心里有尘埃,她还没有达到“本来无一物”的佛教提倡的心理状态。

(三)
然而妙玉被诟病最深的是,她标榜四大皆空,却动了情欲,她喜欢上了贾宝玉。她的结局也非常惨、非常讽刺。
前八十回《红楼梦》里对妙玉的直接描写只有两次,她与宝玉的关系更多是从侧面描写表现出来的。例如《白雪世界琉璃红梅》一回,大家作诗,想赏红梅,栊翠庵的红梅开得最好,但是因为妙玉为人古怪,其他人去了估计也要不到,就罚宝玉去,妙玉果然送了他一枝非常漂亮的梅花。又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妙玉虽不能亲自到场祝贺,却写了一封帖子给宝玉,而大观园其他人过生日却没有妙玉的帖子。
在高鹗的续写中,妙玉找惜春下棋,遇到宝玉,两人交谈了几句,妙玉就害羞地脸红了。回到栊翠庵后也因此心绪不宁,打坐后梦到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后来走火入魔了。
妙玉的结局很惨,被强盗强奸以后劫走了,至于劫走后又有什么后续,有的版本说被卖去做了妓女,有的版本说被杀害了,“可怜金玉质,陷落淖泥中”。
这个结局可以说很悲惨,也很讽刺。
有人说,你看你一世目中无人,孤高自许,你说你修身养性,青灯古佛,最后还不是被最粗俗最丑陋的人奸污了?

(四)
但若要我点评妙玉,我却无法对她指手画脚。
曹雪芹写《红楼梦》,不轻易给人的名字里用“玉”字,书中只有宝玉,黛玉,妙玉三人名字里有玉,而这三个人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鄙视世俗,骨子里深受佛老思想影响。其他人哪怕是宝钗湘云这样出色的女子,也免不了对世俗汲汲营营的向往。
我想曹公写妙玉,并不是想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毫无感情的冷美人形象,而是在写灵魂的彷徨,人格的自省。
妙玉遁入空门,并不是她看穿红尘之后自愿修行的,而是在人事不知的幼年被送去寺庙。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年幼多病,父母双亡,由富家小姐骤而变为修行之人。她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在修行过程中却被告知要四大皆空,她也在努力适应自己的身份。像贝壳一样,她要为自己造一个坚硬的壳,以壳来面对世人,世人只能看到她的坚硬、冷淡、距离。只有在清风月明的夜晚,孑孓一身,打开贝壳,那被痛苦打造出的珍珠在月光下才泛出莹润的光亮来。正所谓“沧海明月珠有泪”,美丽总是伴随着悲伤。
杜丽娘十六岁的时候第一次到自家花园里,看到春色满园,繁花似锦,不禁发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的感慨,然后做梦梦见一翩翩美少年,醒来后相思而死。
而妙玉何曾没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付与青灯古佛”的感叹呢?禁锢往往激起更大的欲望。

(五)
而我无法评价妙玉,因为我认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妙玉的影子。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妙玉的悲剧来源于此,而我们难道就不是这样的吗?
一个读到博士的人,说全心全意追求学术;
一个情人,说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个人;
一个官员,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殊不知所云并不都是最后的结果。
你少年时心性高洁,鄙视别人圆滑钻营,嘲笑别人心智不坚,埋怨别人世俗市井,吐槽别人胸无大志……
殊不知到头来你也不知不觉走入了你所厌恶的道路。
只是你不忘时时警醒自己。
妙玉之悲,悲在理想之高洁而现实之污秽,悲在束缚之坚固而欲望之强大……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网友评论
迎春倒是有才能干,喜欢她,不管她看不起自己的妈和弟弟贾环,不理解。
史湘云我也喜欢。
宝钗也不错。
黛玉我不喜欢,哼哼唧唧的,病怏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