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丑,但是我很善良。”
每次听到这句歌词,都觉得郁闷,因为善良改变不了"我很丑"的事实。
倒不如洒脱点儿,和自己说“我很丑,但是我很快乐。”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的作者倡导拥抱自己的不完美,面对和分析人生“黑暗面”,从而认识真正的自己,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总想掌控自己,也想控制他人。
相信没有人愿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即使嘴上承认,也时口是心非,心底会有唏嘘失落。以前看到许多成功学书籍倡导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每天早上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微笑,并大声告诉自己“你很棒,非常棒!”,以此来克服自卑,培养自信。这些做法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潜意识里的自卑情绪暂时被压制了。
那么,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呢?难道每天对着镜子,看着自己那双小眼睛说“你真丑,丑爆了!”就算接受自己了吗?当然不是,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量变导致质变的过程,在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最终导致“接纳自我”的关键性时刻的到来。
“生命远非人智所及,它有伟大的孤寂中诞生,只有从苦难中才能触及。只有困厄与苦难才能使心眼打开,看到那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切。”
全书共分九章,从第二章开始讲述了八个“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切入点,我目前只看了四个,先记录下了。
1. 作者说坏习惯并不与我们自身完全对立,相反,坏习惯某种程度上使我们受益。例如,一个公司的员工,工作喜欢拖延,每次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会拼命做,加班到深夜甚至是凌晨一二点钟才下班。虽然这是恶习,但是因为熬夜加班,这位员工也经得到领导表扬。这么一来,拖延虽是恶习,却帮了TA。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把恶心当作朋友一样来接纳,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部分,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2.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眼泪是解毒的良药,沉入心底的悲伤是根治人生悲剧的良药。大多原生家庭不健全或童年遭受过多挫折的人性格活情绪上都或多或少有些负面因素。但是,也有些人很特殊,虽然他们经历了非常惨痛的童年,但是他们心理却非常健康。书中讲述了一个女孩,两三岁时,妈妈与爸爸离婚,从此失去联系,爸爸是一个花花公子,情人不断,对她不理不睬。爷爷奶奶对她好,却在她5岁时相继离世。因为特殊的家庭和困窘的生活,她从小就是同学和老师奚落嘲笑的对象,她很痛苦,终于小学四年级那年,有一天她不想承受了,她想要自杀。她先在一张白纸上列出自己活的理由和死的理由,当她看到死的理由有那么多,而活着的理由却寥寥无几时,她感到十分悲伤,嚎啕大哭。终于,她接受了自己悲惨人生的事实,不再理会别人的嘲弄和奚落,只为自己而活,变得阳光自信。
“其实,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里问题,它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性。“
3. 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和悲伤一样,愤怒也时一种负面情绪。愤怒会伤害关系,破坏和谐,所以我们总是对这种情绪避之不及。但是,另一方面愤怒也为我们营造了必要的私人空间,是保持个人独立和自由的一种武器。愤怒的根源是我们自身受到了侵犯。例如,许多对孩子施暴的父母往往在儿时受到了家长的暴力对待。儿时的记忆如此令人愤怒,而孩子的种种行为又勾起儿时的记忆,所以忍不住愤怒,对孩子施暴。如果,面对侵犯时,及时表达愤怒,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会让自己感到释然并充满力量。
“愤怒,给予你力量和动力,让你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具有创意,每一分钟都能表现出你自己的风采。没有愤怒,你就会在不适当的地方屈服,就会手足无措。”
4. 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义务。”那么,一味接受会的人,内心会产生内疚感,一味付出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或者优越感。要维持一段和谐的关系,彼此都要有付出和接受,一味付出而拒绝接受的一方会成为另一方想要逃避的“好人“, 因为谁都不愿承受过多的内疚感。
”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慷概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通过这种交换,双方的接受和付出达成了一种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富有价值。”
如果丑小鸭在低头看向水面时能接受自己的丑陋,应该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