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荆公

作者: 惟留一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5-04-27 04:48 被阅读4062次

书中对王安石的印象很不相同。作為学法律的人于拗相公是不能有敬意的,其对程序法的冒犯和不接受权利的制衡已顶撞了法存在的意义,何况变法成果乏善可陈,民怨迭起。更遗憾的是,他的乖张言行和处事技巧也不符合大众对良善长者的认识标准。于是近千年的骂名形成了。纵然后世一些时候,人们出於美好或是卑鄙的目的抬高他的声望,也无力改变这个事实。幼年读游褒禪山记,很不解一个人为什么明知是险要的山洞还拉著亲兄弟往里奔。经历了一段恐怖的路后,众人不愿跟随而退出,他只好放弃探险,并在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暗讽兄弟无志向、不能和其同舟共济,也叹息自己准备不足,“大业”未竟。我当时想:“他的兄弟今后可能再也不愿同他游历了”。近来恍然惊觉这恰似王安石一生的写照,记如讖矣。

这时我觉得应该好好写写这个人,这个衣服脏到时常散发著臭气的宰相,这个不洗脸、顶著乱糟糟头发谈诗论书的学者,这个雄心勃勃,一心变法不惜馋毁朋友同僚的空想家。但以上这些都不是我对他的印象。记得当他变法失败,儿子因他一手制造的党争而死时,有人在金陵附近的乡间,看见早已落魄的他骑著驴,嘴里喃喃自语,听不清说些什么。这个可怜人。

曾经对一个我原以为能理解我的朋友说,一个人所有的悲剧,都来自於他出身的家庭。说过以后我就很难过,不仅因為朋友委婉而坚定地反驳,也因為我忽然想到了这个可怜的拗相公。而又有什么能比心里没有温暖更可怜?遭打击时,如果有苏辙那样的弟弟甘愿自贬免你死,结果可能是你被生不如死地囚禁,但心里是温暖的。春风得意时,有同事来你家里谈话,如果有王安国那样的弟弟故意在屋外玩乐器,你出门说:“停此郑声何如?”弟弟应声而答:“远此佞人何如?”这时你在客人面前失尽尊严,预知自己失败寻心灵避风港时亲人还会得意地说:“让你当时不听我,和该如此。”你心里就冰冷了。老天有时很不公平,他夺走你内心的温暖,接著必然是夺走你走向成功的资格——不管你是否承认,他没有给我们留下心灵被夺走温暖者成功的先例。所以王安石註定留恶迹、著恶名,也是没办法的事。书上说,你不能改变你的出身,但你可以改变什么什么。其实,你不能改变出身,所以你什么都不能改变。而这出身,和富庶还是贫贱无关。

相关文章

  • 拗荆公

    书中对王安石的印象很不相同。作為学法律的人于拗相公是不能有敬意的,其对程序法的冒犯和不接受权利的制衡已顶撞了法存在...

  • 硬读《随园诗话》(195)

    卷六(一)王荆公作文,落笔便古;王荆公论诗,开口便错。何也?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执,故琢句选词,逈不犹人。诗贵温柔...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三百八十五

    卷六 诗情愈痴愈妙 一、王荆公之诗文 【原文】王荆公作文,落笔便古;王荆公论诗,开口便错。何也?文忌平衍,而公天...

  • 孔子论卫公子荆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①公子荆:卫献公(公...

  • 梁公笔下的王荆公

    梁启超满含深情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王安石形象。在读这本书以前,我并不知道在很长一段历史中,王安石是被诋毁...

  • 读史手记|糟粕所传非粹美-王安石述论

    第1波肯定: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梁启超《王荆公》—柯昌颐《王安石评传》 南宋以来否定王安石的言论,可看李华瑞...

  • 清晨小感

    人人都爱苏居士,吾只独钟王荆公。

  • 返璞归真王荆公

    唐朝咸通后期开始,唐朝进入动乱阶段,文人在仕途上不仅较晚唐前期更难有所作为,而且常有性命之虞。因为环境险恶,一些晚...

  • 【七言绝句】《叹荆公》

    【七言绝句】《叹荆公》 /永胜原创 清风两袖无遗妾, 宦海浮沉一法通。 自古人贤多命舛, 俗为难矫叹荆公。 —...

  • 闲读《随园诗话》(829)

    【原书卷六·七一】王荆公矫揉造作,不止施之政事也。王仲圭“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句,最浑成。荆公改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拗荆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nm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