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标题中的“道”,是相对“术”而言的一个词汇。
“道”是原理,“术”是应用。
孔夫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术”是围绕“道”而产生的。“道”是贯穿所有“术”的一根线,术可以千变万化,但“道”是不变的。
OKR工作法成名多年,不断有新的公司加入OKR使用者的队列。在无数起应用案例中,围绕OKR产生了无数种改良方法和变体。这些改良和变化有些取得了成功,有些则失败了。在失败的案例中,使用者往往缺乏对OKR核心原理的透彻理解,并盲目的对其做出了相当程度的“改良”、“本地化”或“优化”,结果这些用意在于“优化”的行为,事实上产生了“劣化”的结果。
本文旨在阐明OKR的核心原理,明确其中不可动摇的“道”。使用者阅读本文之后,应该能够清楚的知悉,OKR工作法中哪些关键点是不可动摇的。
一、明确OKR的定义
1.1 OKR是什么?
学过OKR的人都知道以下答案:O=Objective=目标;KR=Key Results=关键结果。OKR是将目标分解为关键结果,用关键结果达成情况来衡量目标达成情况。
那么,这个答案能不能解释——OKR和项目管理,和双代号网络图,和scrum之间,有什么根本性区别?
事实上,我们能接触到的所有任务管理知识,都是围绕着把难以量化的目标分解成可量化的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基本原理来延申的。OKR之所以从一大堆管理方法中被专门的挑选出来,自然是因为它不可代替的特色。
1.2 OKR不可替代的特色是什么?
看过《OKR工作法(克里斯蒂娜·沃特克)》一书的人,应该能清楚记得:全书只有183页,但其中整整111页都在讲一个故事——杰克和汉娜的创业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两个怀揣理想的年轻人,为实现理想而创业,却在现实中不断碰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几乎要放弃理想,屈从现实。但最终,OKR工作法帮助他们找到了将理想照进现实的方法。最后,他们成功的通过现实手段开始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OKR工作法跟scrum、跟双代号网络图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任务与行动计划,一个与理想与实现方法。
在scrum、双代号网络图中,我们不会去谈理想和愿景。我们谈的更多的是赶上工期,达到指标线,通过审核。这种行为主义,叫做“应试主义”。在应试主义下,催生了一系列只为应试存在而不具备社会公共价值的产物——比如高分无能的书呆子,比如GDP连年翻番但群众生活越来越艰难的政府、比如只注重投入产出比的养猪场生产出来的劣质猪肉。这种只为“应试”存在的组织、产物和机制,在拥有特定考核机制且长期不变的环境下,无疑可以得到更好的生存状态。但一旦到了考核机制不明确且经常变化的环境,就会变得无所适从起来。
对所有需要不断寻求突破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应试”主义显然不是最佳方法,因为一个不断突破的环境中,不存在一个稳定的考核机制。
没有固定考核机制,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即拥有自己的明确航道,主动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而scrum这类工具,显然无法做到这点。
于是OKR就诞生了。
1.3 OKR能做什么?
OKR的诞生目的和其效用,是让使用者拨开迷雾,专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什么事情重要但不紧急?一般都是我们的长期愿景和理想。
OKR,就是为实现理想而存在的一种工作方法。
二、为什么OKR能做到?
2.1 围绕目标的重要性
OKR要求使用者明确的将目标贯彻给团队。
明确目标的意义是巨大的,它的直接作用,就是最大化的发挥团队潜力。
我们举个例子:一支雇佣军队伍接到一个任务,任务目标是刺杀某国要人。雇佣军首领将任务分解为三步:第一、抵达某国;第二、找到该要人;第三,执行刺杀。去某国前,首领并没有告诉团队中任何人他的最终目的。在执行第一步的过程中,团队只知道目的是去某国。在团队去某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故,付出了很多努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终于,团队到了某国,然后首领下达下一步目标,找到该要人。这个时候,团队中某个成员惊讶的说:“什么?你怎么不早说?该要人根本不在某国,而是长期隐居在我所住的村子。如果你要找他,问我就行了,来某国做什么?”
可想而知,如果一开始团队就知道他们的目的,那么该成员的作用早就已经发挥出来,团队的巨大损失就不会发生。
在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希望把握主动权,工作中从来只告诉团队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对整体方向和目的秘而不宣。在这种团队里,团队的每个成员只能去猜测管理者的意图,结果一百个人产生一百种理解,导致合作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内耗,大部分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2 OKR工作法能保证团队前进方向不偏离目标
在忽略O的其他方法中,往往会发生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结果。就像前面说的雇佣军案例一样,在本不该存在的任务中投入太多精力,导致完全没必要的巨大损失。而在OKR工作法中,所有团队成员都能明确知道团队的确切目标,在分解目标和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会充分考虑自身状态和O及KR的契合程度。为了更好的适应团队和在团队中生存,他们会自发的贡献力量和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团队目标。
这就是OKR的魅力:指出目标,团队就会踊跃奋进。
三、执行OKR的要素
3.1 弄清你使用OKR的目的(OKR的第一原则)
OKR是为了实现理想,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如果你要管理一个明确的任务,那么也许OKR不适合你。
《OKR工作法》序言中,作者首当其冲的提出OKR的第一原则,这是乔治·巴顿的一句话:“不要告诉下属具体怎么做,只要告诉他们你要什么,他们就会给你满意的结果”。
如果一件事,你清晰的知道怎么做,其中的流程清晰可循,时间节点一清二楚,那么无疑,你不需要OKR!
使用OKR,是用集体智慧代替领导者的个人智慧,让团队所有人去思考实现目标的路径。
如果你想做的事情很清楚,什么都很清晰,那么OKR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保证以下三点:
第一:确保你分清楚了O和KR。
第二:领导者的个人决定界限到O为止,所有KR和P应由整个团队去充分讨论。
第三:如果你的KR和P一开始就无比清晰,根本不需要团队讨论。那么请不要使用OKR,这不适合你和你的团队!
3.2 分清O和KR
O是什么?
O是理想状态,是难以用单一元素量化的目标。
在《OKR工作法》一书中,杰克和汉娜最初的O是“能让爱茶之人喝到好茶”。他们的OKR导师拉斐尔加入时,提出的口号是“我们对产品要有高标准,我们要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们要改变一个行业。”而在他们订立的季度OKR中,他们阶段性的O是“向客户展现我们的价值”。
可以看到,这些O,都极具理想气息,看似难以量化,但却能感召人心,凝聚团队。
KR是什么?
KR是量化指标。
有数值,有明确标准,可以量化的指标,都是KR。比如,公司上市,有明确标准界限,属于KR。比如赚到一亿元,有明确量化指标,属于KR。比如客户问卷满意率达到100%,有明确量化指标和方法,属于KR。
O是多个同级KR的集合。
一个O分解出的多个KR,必定没有彼此的归属关系,KR1不能是KR2的前置或后置目标,也不能有从属性。多个KR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于同一目标,但彼此独立。
精确的结果就是KR,那些需要被精确的才是O
比如:格斗家想赢得MFC世界冠军,这是一个精确的结果,这是KR。这个KR背后的目标,可能是成为MFC世界第一人。MFC世界冠军是世界第一人的一种佐证,但并不完全相等。比如成为这一届冠军不代表就超越了已经退役的前一届冠军,也不代表就超越了世界其他精于MFC格斗但没有参加比赛的选手。KR对O的佐证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所以O才是O,KR才是KR。
如果你的O一开始就很精确了,那么就说明你根本没有O。
3.3 你的OKR里,至少KR和P是由团队共同讨论得出的
有些公司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凝聚力,而有些公司的创始人拥有清晰的目标和理念。
在前一种公司里,整个公司的OKR都应该交给集体(至少是所有管理层)去共同讨论。后一种里,至少也要把KR和P全部交给集体(至少是所有管理层)去讨论。
就像前面所说的,OKR的第一原则,是“不要告诉下属怎么做”。如果你想清楚了怎么做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然后想让下属去贯彻,那么你事实上已经放弃了集体智慧,也放弃了OKR,那也就不用再费神费力搞什么OKR了。
换句话说:OKR的一大精髓之处,就是在既定的目标下,通过集体智慧去寻找更简便高效和具体化的措施。
3.4 OKR必须能体现重要性层次
OKR的另一个精髓,是体现目标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
不是理想目标不能作为O,不是关键结果不能作为KR,P必须分重要层次
在执行OKR之前,企业管理层一般都要画一个紧急矩阵(重要性四象限法则)。
一般来说,在四象限中,只有明确为“重要但不紧急”的,才能被列为OKR。
紧急的工作为什么不适用OKR?因为OKR目标是一种挑战,它是允许失败的。所以它不适用于紧急的工作。
所以第一个重要性层次,O的层次:确保你要达到的O是重要但不紧急的。
KR的重要性层次,指KR要绝对的围绕目标。
KR是关键结果,所以它必须是关键的。如果这个指标有那么点作用但不关键,就不是KR。
P是为了实现KR而规划的每周工作,通常来说,P是具体而繁琐的。
OKR的挑战性,P是最基层的体现层次。
哪些P必须要完成,哪些P只是加分项,不完成也可以。每一个P的优先级必须明确。只有明确这个优先级,在执行挑战的时候,团队才可以分清主次,才不会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四、避免错误修订
很多聪明人精通拿来主义,喜欢一切为我所用,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一定要注意,为我所用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修订。固然,假如修订的结果都可以扬长避短,那绝对是好事。但一般来说,很多人都是过度自信的,随心所欲的修订往往使好的方法失去了原味,反而劣化了。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要点:
4.1 OKR不是用来抢工的
如果我们要保证某产品在下个月28号上线,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制定OKR。而是画出双代号网络图,把每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工作分配到人,鞭策使之按时完成。
关于产品的OKR目标,可以是——我们的产品要在某某大赛上获得奖项。这个奖项可能得不到,也没有明确的指标和标准,甚至我们制定完OKR,KR指标全部做到,但奖项依然被更强的对手夺走了。但是,我们在挑战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依然值得庆祝和奖励,这是OKR的用途。
有的企业试图用OKR来抢工,这里面第一个问题就是——OKR是允许失败的(很大概率会失败),你的抢工允许失败吗?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一直强调,OKR是让我们去实现理想的,凭借OKR我们会越来越接近理想。但理想无法一蹴而就,你要允许不断的失败。
4.2 啤酒派对不能省
啤酒派对有两个目的,一是促进交流,二是奖励参与。
一个充满理想的团队,是靠不断的交流和强化参与感来凝聚的。
每个团队都有团队氛围,团队氛围就是军心。军心动摇,逢战必败。军队控制士兵,有金子有刀子之说。听话,拿金子,不听话,挨刀子。
企业是没有刀子的,企业不能杀掉逃兵和辞职者,企业最多只能把一个人赶走,这还要赔上自己在其身上花费的工本。对企业来说,要让每一个员工不产生逃兵思想,就必须让自己的团队报酬十分诱人。这种报酬可以是高薪,可以是舞台,也可以是团队氛围。
人是社会动物,人向往舞台,留恋集体氛围,好的舞台和团队氛围不需要金钱附加就让人向往,甚至有人愿意付出金钱来参与。
OKR是一种挑战,在挑战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战友,需要团队鼓舞,需要参与感,需要参与奖。
不谈参与,只谈个人功利,团队早晚会涣散。
不要忘记,属于领导者的只有团队,个人永远不属于某个领导者,个人是自由的,他可能随时离开。
4.3 OKR不是绩效管理,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压榨,但相对来说,绩效管理还是相对温和的,员工是可以接受的。
而OKR是每个成员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最大化挖掘。
如果把OKR和绩效管理混为一谈,OKR就成了企业对员工的一种最大化压榨,这种压榨对任何人都是很难承受的。
这样做的坏处就是——没有人愿意为了不匹配的报酬榨干自己,所以很多人会逃离。
OKR是高于绩效管理的。在执行OKR的企业,绩效管理可以继续运行,但不要把OKR混淆进来。
*文图来自pixaba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