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气很热,不放心父母的身体,依然要回老家看看。路过二爷的家门前,见他一个人坐在那里,面前一杯茶水,闲着无事正凉快呢。
二爷原本在附近的企业做会计,在我们这一片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和他谈谈也很有收获。
说起现在的盖房热潮,他也很觉无奈。大家都有从众心里,一个村里看见邻居盖了,就也忙着盖。因为也没说什么时候搬迁,只能是盖好了等着。
这样一来,辛苦赚点钱都投到房子上了,其它什么也干不成了。再说,这一盖一拆,也是个浪费呀。这么好的房子拆了,看着真心疼呀。
二爷今年快八十了,他小时候家里没有房子住,一家几口人住两间茅草房,盖一间房要赚好几年钱。后来,谁家要是能盖上三间青砖瓦房,我们当地叫做“浑青屋”,那可是了不得大事。
谁家的房子如果能前边出厦,就是有个走廊,那就是最时髦的了。农村还大都是泥土墙的房子,好的人家地基用垒砌几行石头。
那时候三间房一家人能住好些年,甚至好几代人。外边的用泥涂抹的墙皮掉了,再涂上一层照样住。屋顶的瓦片坏了,换上不漏雨就行。
二爷说的事,只有一些我隐约记得。那时的房子,比起现在的混凝土浇筑,钢筋立柱倒梁,相差何止万里。
房子虽然简陋,如同杜甫的茅屋草堂,居住的环境很差,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与渴望却是最充实的。
二爷小时候吃过苦挨过饿的。说起以前的痛苦经历还记忆犹新。他说,以前庄稼收成很低,一亩地才收百十斤,当然不够吃的。
没到收完庄稼后,出去上交的公粮,要平分给社员。那时候他当会计,记得很清楚,每户一年才能分三十多斤粮食。有些年月大都是吃野菜。
那时候,榨油剩下的豆饼都是好东西,一次他们加班算账,到了夜晚饿的不行,就用豆饼和白菜一起炖,一人一碗吃的那个香呀。现在的人别说是豆饼了,就是炖排骨也不想吃了,你说这怎么能比呢。
听着二爷的话,让人感叹不已。我问他,那时候为什么不用化肥上地呢。
哎,哪里有化肥呀。那个时候,农村上地的肥料都是人畜的粪。有一段时间,农村一早就有人挨家挨户收集尿,集中起来去浇地。大便更是个宝,有些人家养头猪不光是为了吃肉,更重要的是攒粪呀。
人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以前在平凡的世界等小说里,有情节说去城里厕所拉粪还要走后门,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听二爷说以前的事,一点也不假呀。
二爷又说,有时候实在没法了,就刮下锅屋(厨房)墙上的灰去上地,可是那又有什么肥料呀,折腾的再多,地里照样结不出庄稼呀。
最后县里有了氨水厂,大队就用地排车拉上氨水袋去拉,然后再一行一行地浇地,虽然有些效果,但是和现在的复合肥没法比呀。
哎,当时也是饿怕了,粮食收的少,就格外看中,真是颗粒归仓呀。后来看到麻雀,当地叫小小蜂,叼食庄稼,就号召人们敲锣打鼓驱赶,每个村都一大早就开始敲锣打鼓,说是让麻雀没法落下来,一个劲地飞就累死了。
哈哈,真是笑话,二爷说到这里自己都笑了。那田野地地方这么大,麻雀飞到哪里不能落下歇歇,你说当时的人们怎么想的呀。
那样想,还不是因为粮食不够吃的吗。没有吃的,人什么法子都不出来吗。现在,高产的地块亩产都超过了千斤,人虽然多了,再也不怕饿了。
是呀,对比现在的生活,让人慨叹不已。现在是个好时代呀,我们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奋进,吃饱了还要吃好。但是,衣食无忧,有人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甚至铺张浪费,奢侈攀比,这是最不可取的。
在二爷家,听他聊了很多以前的事,大都是我没有经历的。想想平时,因为一些奢望得不到而烦恼,比起他们经历的磨难与困苦来说,又算得上什么呢。
临走时,二爷一再说,还是你们这代人好,赶上了好时候,要感恩生活呀。
是呀,要学会感恩生活!不是因为你得到的太少,而是你没有把握已经得到的。知足常乐不是踟蹰不前,而是要学会懂得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