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情录》有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632/f9e04cfc2d6db28f.jpg)
愿在茫茫世界中,心有所寄,温暖安定。
这是一本让人不忍心读完的书,四百多页,一口气可以读完,我在家里一下午,做些所谓的正事,手不自觉就会摸到,看几页,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一本书已经大半,告诉自己留着,留着一家人出游的时候看。旅途的路上,坐在副驾驶,一会看看文字,一会看看天空的云,两旁的景色,然后回味着这本书里那些可爱的人,那些深情的诉说,特别满足。
我想这么喜欢这本书,大抵是因为自己的“不深情”吧,或者说,曾经的自己未曾觉察到“人之深情”的那份美妙、美好。初时,对这个有觉察是听丁师课时,他提到有一次跟朋友电话闲聊时,他的一个念头冒出来“这电话聊些没有用的,还不如赶紧加会班赚点加班费”,那一刻,老师说,他立刻觉察,完了,自己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可是,听到这,我也很震惊,因为我的生活里早就变成了如此啊。没有事,少有闲聊的呀。
当我对家长们培养孩子的功利观念有所觉察时,我还沾沾自喜呢。可是,我不也是这样的人吗?问候是因为关心吗?闲聊是因为心贴心吗?生活如果如此,那么工作呢?有没有一件付诸深情之事呢?原来那些我付诸过情感的那些事情哦,心底的感觉很扎实,回想《草原里的小木屋》的线上争霸,《兔子坡》《列那狐的故事》的阅读交流课,那份扎实的会一笔一划画出思维导图的备课,会跟孩子们一起出题、发现细节的功夫里,还有自然笔记的追寻、践行、突破、探索的日子里,与自然那份贴近啊,那么扎实,那么雀跃,原来深情是可以让生命如此鲜活的。可是,这份深情到底是有多深呢?糊师说,有一件事如果需要两年,那么给它五年;如果需要五年,那么给它十年;时光里,是会将这份深情慢慢推向深刻的,愿意为此付出多久多少,会体味的到的深情不一样。
可是,如此看来,自己的生命果真是蛮浅薄的。
读这本书,是对“深情”的一种向往,更是对“深情”的一份致敬。
读着读着啊,“深情”就会在心头慢慢饱满,有了不同的味道,然后回到生活里,也许很微小的变化,比如拖地的时候不着急了,会把拖地机里的底座也拆掉啊,把盖子也一块洗了,不会忘记倒污水桶啊;比如刷碗的时候会认真刷干净了,不会脏盘子放那里都忘了呀。再比如啊,会想养鱼放在桌子上,看一看自己喜欢的茉莉还有浮萍,换换水,不会忘了它们的存在;还有哦,每日的饭不会凑合……有些人,相见就去见,有些人想了的念头升起,会好好珍惜这份兴致,趁兴而行,多么重要呀。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那些蔓延在生活里,心底冒出来的,慢慢会捧在手心,那是一份诗意,何尝不是一种深情呢。
感谢林曦老师把生命里那些深情收集起来,与我们分享,那一个个故事,仿若在诠释生命深情的样子,每一粒都是珍珠,掌间把玩,也是将此揉进了自己的生命里,然后活出来。让我想到了江淹的《恨赋》,如果心头有所憾恨,那么就回味啊,直到把此活明白了,生命也就实现了一种自我的表达,这也许就是生命之中属于自己的意义吧,当自己的意义实现了,是不是教育这件事就不再无力与苍白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632/33e7837579b1890c.jpg)
1、《看见一朵花开》
慢慢发现所有人的命运是相连的,如同连绵的山峦。所有人的悲欢是相通的,如同起伏的大海。我们不一定能找到彼此,也许遇见了又分开。
而那些特别干净和灵气的东西,也会错过,会消失,会此生不见。只要它出现过,就有些不一样了,在某一刻,你会感觉到它们依然在心底某个地方闪烁微光。
这就是深情。
一个深情的人,不贪多不求全,而是认真对待一些事物。这让一个人显得特别有人味儿。
关于那棵樱桃树,还有聂鲁达的记忆“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所做的事。”
“疼”往上走,“痛”往下走。人的知觉颗粒度越细,就越能准确地表达自己。
真正颗粒度细的,懂得深情的,是古人。
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深情,深情的人是浪漫得起的。
想起来的那个“偷”字,偷得浮生半日闲,撇开世俗意义的“偷窃”,这份偷呀,太有趣味,偷偷地为一个人付出体贴与关爱,那是一份可贵的品质。我经历过,默默感动过,就是她替你做了很多,你也会默默地珍视所有,就那么偷偷地做着,那份悠然自得,那份日有所得的喜悦,原来就是属于自己的浪漫。做一辈子可以深情的事情,其实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632/31bab731874345d2.jpg)
2、《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放宽时间的纬度,也就抹平了喜怒哀乐,成与败的沟壑也没那么大。每个人的一生,斗不过三言两语。
没有当下的生活细节,谈论人生都是美颜。那些看着有滋有味,让人共情的,都是生活的细。一句话,一朵花,一件物品,一段音乐,那些小的尴尬、大的执着,乐与苦,都是真实人生的一部分。
不顺遂其实也是顺遂人生的部分细节。
有的时候,会陷入一种“自耗”模式,一者陷入曾经的辉煌与哀痛中,不能放掉,二者陷入未来的焦虑,对不确定有一种“应该确定”的狂妄的执着。叩其两端而竭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当头破血流之后,终于懂得:在时间的够长的尺度里,都会过去,留下的也许不是经天纬地,就是那些个小小的,甚至不能分享只留予自己品味的细节里,是真实的深情。那些曾经觉得过不去的不顺遂,回头看,也终将过去。那些辜负了的人与事,也会过去,只是回味之余,会慢慢懂得在不顺遂之中找到可以顺遂处之的方式,日日往复,却又日日知新,多好呀,真好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632/b91601e771ecb218.jpg)
3、《不漂泊的时刻》
对感受的描述,对一物的认同,到一种个人史式的叙述,没有一种系统性的整齐,却是一场场即便在现实中也并不常常发生的长谈。
我们会觉得事情做的好,是因为我们对它们有着深切的投入和勤奋,但再仔细想想,这其实是源于我们对自己的用心。
故事里有无奈,有跌撞和虚掷。
老天爷是公平的,越深入便越享受。
投入时,除了体会其中的一种深度,也为了放下时的利落轻盈。
从重重拿起,实实地拥有,到轻轻放下,是我们的长久功课。
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万物并不真正在意我们是怎么对它,或有什么想法,用情的是人的事情,甚至说是我们每个自己的事情。
情之所寄,是我们的抓手和落实处。
这些投入和搭建,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比较确定。
向内寻求,于日常中体味、享受和努力,在任何时候应该都是一种切实的安慰与制衡。
我们不喜欢漂泊,不喜欢那种不安定的感觉,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那么,然后呢?
扎根向下的行动里,就有一份踏实的安定感。
比如,此刻陪着姑娘学琴,我在隔壁梳理近来读的书籍,书上划过的痕迹,写过的感受,再次重温,经由文字落在了屏幕上,汩汩流淌着是自己真切的体悟,而这些发生着,不会觉得不安定,也不会焦虑。
昨天一上午备课四年级一个单元,时光流淌里是基于祖庆老师和国祥老师对话中谈到的文本类型的在主题单元背景下备课的“用”的问题,这种底色的理解加之文本解读与教材分析。借由着最近复习的诗词单元中王维部分,不自觉对单元页那句诗有了一份觉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再去看《鹿柴》,不自觉领悟到了“自然之美”单元中人文主题的那种深意,借由“边读边想象”这个语文要素落地,想到干老师谈到的“学生的阅读主题”,从每节课设计到单元整体架构中,从粗略的抓景物的方式在朗读感悟文字,到静默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的方式将想象的画面流于笔端写下来,这样一个从粗到细,由浅入深的方式给了孩子们深入的空间和时间,剩下来的就是运用中实现能力的养成。备完这个单元,身心舒畅。我想这就是那个“从重重拿起,实实地拥有,到轻轻放下”的过程吧,那个饱满的完成了之后,就那个轻轻伸个懒腰的充实感,那个是对抗所有焦虑不安的最踏实的方式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632/6ed759abde4dbe8b.jpg)
4、相信:
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因为能够对环境有所感知,觉得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富有起来。有个词我很喜欢,叫“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风景”,当时所目睹的一切都算是“看得见的风景”,而内心里充盈的快乐却是“看不见的风景”。
在我们长久的生活中不断地被使用、调整、优化出来的,需要以时间和使用去验证。
——《你看,是不是特别棒》
这让我想到了周益民老师解读的那个“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我想民间文学其实就是这样在时间的历史的淘洗之下所形成的美的沉淀,在历史的人民的意志之中可以自主选择的,寄托的口耳相传里,埋藏着每个人心底无意识代码,那么美啊,千锤百炼过了的。
如果只是缺钱,那就缺吧。
即是公司倒闭了,可是这些努力,这些音乐是存在的。
老天会反复试探你,要做什么,要的又是什么,试探之后,确信你真的矢志不渝了,才会真的做成。这是《后浪里》的最触动我的台词,那是任师又遇困境时的一段话。
丁师说,来到人世间的时候,看到什么东西有兴趣了,有所期待,想要如何,这时候就会有一种希望,这希望充满了生气,这原来是我们负阴抱阳,出去了回来的起点。实际上阻碍呢,是智慧的考验,就是我们要去了解的负阴抱阳。你有的是阴啊,你要抱的是没有的阳啊,那个东西你不了解,要取得那个东西,会有很多外在附带的条件,跟那个东西性质、本身存在有关系的,所以去做的时候会碰到阻碍,一定会,那是必然的,我们不了解这个,把阻碍看成一种敌视,我就会想要排除它,最后就把它毁灭了,不要来烦我。
所以,如何认知、如何选择很重要。许多的事情会自然到来,我只需要做好我的那一点点事就好。“动者静之基”,我们生活的时空中,变化是常态,在因缘离聚的动态中,需要保持自己的那一点静止,就像风暴圈下的一团糟,但在最中心的位置,那个台风眼里,最安静。
简单的道理,说话要甜蜜,要面带笑容,遇到有事情的时候不要激进,用自然平静的心,慈悲地去处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632/d1c31ffc3b4fc38d.jpg)
5、去做:
他们不会和你说太多他们的感受,因为你必须去走自己的那一条路,你只有走了之后才知道。
让自己100%沉浸在现在的时间里,会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本质。比如你真正看得到个人的痛苦,就会去想我可以做点什么帮助他,这样你就在真正地面对这件事情。
我挺愿意听我爸说他为什么难过、他的不容易和不舒服,去了解他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我们在逃避什么、恐惧什么、拒绝什么?其实是需要很细致入微的观察的,这份觉察里是对“去做”这件事的如实。一切的经验里,唯有去做,也才能够懂得。而这份懂得里必然伴随着磕绊、阻碍,甚至于不得意,不得已,甚至会种种跌倒,这是常理,也是正常。把平常之事作常处理,就是智慧吧。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干固定的事,新的好习惯在代替旧有的不好的习惯。
总觉得人把注意力放在讨价还价上的时候,容易失去灵感。
我无法表达那种快乐的感觉,刻雕版到深夜,特别专注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说,就好像你不在这个人世间。那个时候,地球好像停转了,我身边的人、我的困境都不存在了。
但是又能觉察到很多东西,比如天空中各种细微的声音,还有手上的刀和线条,那种感觉就有点像电影大片中的慢镜头,一把飞刀飞过去,可能只是一秒钟的时间,但整个过程十分清楚,又好像是一种静止。
想真正做好一件事,也不能借别人的手,要什么都自己去做,要让自己有光芒,想要影响别人也要自己现有力量。
6、长大
人过的越好,对一件东西赋予的意义是越少的。给自己设限越多的人,其实活得越不舒展,也说明境况其实没有那么好,心里坎多的时候,也就圆满不起来。
人其实只要过了自欺欺人这一关,生活就能够便宜和轻松好多。
把琐碎事分割得片片断断的心神聚拢起来,让自己内在的能量再度流动,把心境放松下来,感受整个人重新归一,变得完整。
一朵蓓蕾从打开到盛开花了五个小时,大自然就是这么不着急,不匆忙。它慢工出细活,这样子有耐心地开出来,也不为了什么,很快又谢了。
其实最好的东西在理解之后都是很简单的,但我们在理解前,会经历很复杂的过程。不过在复杂,面对的都是自己的习惯和内心。
很多事情没办法教,可能你知道几个简单的方法,其他的要自己去体验、体会。你自己摸索,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
有些文字,读着会往心里走。这心里流淌着的熨帖的感觉,仿若这些文字就是在表达着自己的模模糊糊的感受,说出来,读着仿若与自己的心贴的上去。
有的时候,会怀疑很多。也唯有在这样的阅读的见识中才懂得那些必得要坚守的原则里是我们非得如此的理由,那些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会帮助我们体贴到我们自己的生命。观照好这些,才会很安定地做好该做之事、想做之事,人会长大,选择了的活过了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632/0f334f32b938244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