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争之义利观

战争之义利观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9-22 00:05 被阅读0次

宋牼,即宋钘、宋荣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主张寡欲,反对战争,有人认为他是道家,有人认为他是墨家,还有人认为他是宋尹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年龄和孟子差不多,孟子称他为先生,可见在当时是一位非常受尊敬的人物。

宋钘正赶往楚国,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到他,就打招呼说:“先生这是要去哪里?”

宋钘说:“我听说秦国和楚国打起来了,所以我去楚国说服楚王罢兵。楚王。如果楚王听不进去,我就去见秦王,说服他罢兵。这两个君王中,总有一个会听我的吧。”

孟子说:“我不想知道您具体怎么去说服他们,只想了解您的主旨是什么,您能告诉我吗?”

宋钘告诉孟子说:“我将向他们陈述战争对他们的危害。”

孟子就说:“先生的愿望是很了不起的,但先生的说法却不可行。您用利害关系去说服秦王和楚王,如果他们听进去了,那就是因为利益而罢三军之师,三军将士们也因为有利益而愿意罢兵。如果为人臣者都怀着利益观念来事奉他们的君主,为人子者都怀着利益观念来事奉他们的父母,为人弟者都怀着利益观念来事奉他们的兄长,那么最终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远离了仁义之道,都从利益角度进行交往,这样的国家能够不败亡的,从来没有过。您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

在《孟子》的第一篇第一章记载,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接着建议道:“先生不如从仁义的角度去说服他们罢战,如果他们听进去了,那就是因为仁义而罢三军之师,三军将士们也因为有仁义而愿意罢兵。如果为人臣者都怀着仁义之心来事奉他们的君主,为人子者都怀着仁义之心来事奉他们的父母,为人弟者都怀着仁义之心来事奉他们的兄长,那么最终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摆脱了利害关系,都从仁义的角度进行交往,这样的国家还不能王天下的,从来没有过。”

这一段体现的还是孟子的义利观,他从不否定利,但始终把仁义放在利的前面。宋钘反对一切战争,但孔孟向来不是这样,商汤和周武王都是主动发动战争来诛灭残暴,一统天下的。战争本身是政治的延续,是最后的政治手段,也是最简单、最暴力的手段,因此很多野心家都喜欢发动战争来转移矛盾或掠夺利益,从局部的、暂时的角度讲,它往往是有效的,但从长远的、全局的角度看,战争始终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正义的一方终将战胜非正义的一方。

【《孟子》简读之告子篇011】

相关文章

  • 孟子义利观

    ——见利要思义 不义则不为 孟子崇尚的义在告子上中这么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道德经新解66章义利观

    道德经新解66章义利观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在专制社会里,统治者的本性是贪婪的。劳动人民之所以遭受饥...

  • 【半兽人之我的战争】目录

    1.【连载】半兽人之我的战争12.【连载】半兽人之我的战争23.【连载】半兽人之我的战争34.【连载】半兽人之我的...

  • 孟子的义利观

    孟子的义利观 陈建军 《孟子》第一篇《梁惠王章句》的第一章是: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

  • 墨子的义利观

    墨子的义利观 墨子说,义,利也。 墨子直接把义当作利,但利不一定是义,而义就必然是利。这个相似于大学里说,国不以利...

  • 孔子的义利观

    孔子的义利观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 在孔子学说中,孔子把义和利分得清清楚楚的,义就是义,利就是利,两者的概念没有...

  • 人品就是义利观

    人品就是义利观 有人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这句话我不知道对不对...

  •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

  • 一些书籍

    货币战争 羊皮卷 乌合之众

  • 《道德经》个人学习笔记(十七)

    夫兵者,不详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兵者,战争也。战争是不样的事情,天下万物对待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的。有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争之义利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rb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