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这样毫无察觉的溜走了,很快,巧莲适应了这座南方城市的生活,生活半径被她了解的清清楚楚,城市不大,四周的景点,母女俩也都逛的差不多了。心情也渐渐的如这城市一样平静下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40794/61f566fa85c5f1ca.jpg)
家妮每天往返于家和实习单位之间,初出社会,家妮不但没有压力,反倒兴奋不已,每天打扮一新迎着彩霞,挤着公车到实习单位,伴着夜幕降临回到家里,娘俩围着饭桌吃饭,每天听着家妮神采飞扬说着单位的趣事趣文,巧莲感慨自家的姑娘长大了也开朗多了,不再是那个只知道闷头学习,不闻窗外事的小丫头了。
最近,差不多有半个月没接到老二的电话了,巧莲也没太在意。这天巧莲无事听对门邻居大姐说乡下的土产新鲜、实惠。巧莲便坐了一个小时公车,来到乡下,这里山很高,树木高大茂密,成片青翠的竹林,一块块规整的稻田绿油油的。这里的水系还真发达,眼所及处,便有小河,石桥,站在桥上低头观看,河水清浅,里面的水草,小鱼虾、螺蛳,一目了然。巧莲被这的景色吸引了,很喜欢。逛够了,巧莲买了当地稻田里的黄鳝、土鸡,还有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老乡还顺手从自家菜地拔了不少小青菜送给她。
巧莲满载而归到家,刚坐下来休息喝了点水,电话声响起
“喂”
“巧莲,我是大嫂”老大媳妇柳英的声音传来,
“大嫂啊,好久没联系了,家里都好吧?”巧莲笑着回答
“巧莲啊,家里都好着呢,我有个事情要跟你说”大嫂的声音有些犹豫
“啥事,你说”巧莲爽朗的说
“我说了,你可别着急啊,”柳英顿了顿,
“老二出事了,你和家妮还是赶快回来吧”听完,巧莲心里一紧,感觉不妙。
平静的生活如石子落入湖面被打破,激起高高的水花和层层涟漪,巧莲和家妮匆匆赶回家,而老二却在医院的病房里昏迷不醒!
原来,随着各种特色饭馆和连锁酒店的入驻,老二的饭店遇到了经营困难,早在年前就关停了住宿业务,年后就餐的人也越来越少,以前主打的大众菜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而餐厅主要靠的婚丧嫁娶的大宗堂食收入也随着农村民宿文化的复苏,兴起了搭大棚,在家办酒席。餐厅里的主厨看好这块市场,拽着一票人马,自己拉起大旗,单干了,本来不景气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
被撂挑子的老二,气急败坏,找到那个跟他干了七八年的主厨理论,谁知,争吵起来,气的当场倒地,送到医院后,虽抢救及时,但却一直没醒过来,医生诊断脑溢血,即使醒过来,以后也只能躺在床上了,对于这个突发事故,巧莲顿时蒙了,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二,眼泪无声的落下来,家妮跪在病床前痛哭不止,老大和媳妇柳英,一个守着巧莲,一个拉着家妮,
“家妮啊,听大伯的话,别哭了”老大苍老了不少,眉头紧锁,拉起跪在地上的家妮,
“到这个时候,哭有啥用,你也大了,以后得多替你妈照应这个家了”说完叹了口气,头低着不再说话。
家妮抽泣着,眼睛红肿,站在病床边,盯着老二,眼里充满泪花。
“巧莲啊,这事咱们得从长计议,你一定要想开,心放宽啊!”大嫂柳英握着巧莲的手,语重心长,巧莲擦干眼泪,内心做了决定。
“大哥大嫂,这几天多亏你们了,你们赶快回去休息吧,这有我和家妮呢”,
“行吧,你们先在这盯着,我们先回去,老二有啥情况赶快告诉我们啊”,柳英说着站起来,和老大一起回家了。
住院的第七天, 老二终于醒了,但已经说不出话来,手脚也不听使唤,更别提下地自己走路了,巧莲和家妮见老二醒来,终于第一次有了笑容,大嫂也高兴的从家里带来了小米粥,老二很给面子,喝了小半碗,老大这段时间一直在老二的饭店盯着,门牌挂上了“停业”的牌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40794/57c997425540aa9d.jpg)
半个月后,老二被接回家里,巧莲成了老二的特别看护,而家妮瞬间成长,将最后几个员工工资结算清楚,剩余的物料进行处理变卖,与各供应商结清账款。最后断了水电,红极一时的饭店与老二这个叱咤乡里的人物一样就此落幕,家妮单薄的身影在门前驻足了很久才离开!
简单收拾行李,家妮不得不离开了,这次的心境与之前完全不同,此时,母亲正费力的扶起父亲,将被子掩在父亲的背后,让老二靠在被子上。家妮赶忙拿起桌子上的碗,自己坐在床边,从碗里舀了一勺粥送到父亲嘴边,老二每张开一次口,咽下一口饭,都非常的艰难和缓慢,家妮就这样随着父亲的节奏,一勺一勺的送到嘴边,饭喂完,老二苍老的脸上已布满了泪水和鼻涕!家妮红着眼拿起湿毛巾给老二擦了脸和手,又将碗筷洗干净,环顾四周一眼。
“妈,我走了,您注意身体,不行就雇个保姆帮您”家妮不舍的叮嘱母亲,
“没事,你在外边要自己多注意,别惦记家里,无论你做什么,妈都支持你,”巧莲淡然的说着,
“以前啊,我和你爸还劝你回来,现在我想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去做你自己想做事吧,”
“妈,我自有打算,等我回来”家妮背起简单的背包,出了家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