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3497104/e3f2c5c46a927bbc.jpg)
很受这本书题目的吸引,但内容方面若是结构再分明一些会更好。开始章节讨论的内容太过生硬,可能会将很多人拒之门外,硬着头皮看下去发现后面的内容还是可以读一读的。虽说没有预期的那么惊艳,但这个主题还是值得花些时间去思考。一个人到底想过怎样的人生,在现在这个时代下很多时候取决于自己的设计和努力,一个使自己不留遗憾地做出选择的方法是在每每面临抉择时,将时间发条扭转到将死之时,问上自己那个经典的问题——“不这么做你会后悔吗?”。重要的是将当下实在的感性感受和来自未来的长远理性回顾结合在一起去思考出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答案。现实不断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时候开始是晚的,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这样的思考不是问题,倒是年过半百、面临退休的人非常有必要扭转一下以往笃定的信条,来看看这本书,使自己获得人生第二春。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
![](https://img.haomeiwen.com/i3497104/fe066ae057718237.jpg)
看起来很夸张、很荒谬的几个描述精神疾病患者的小故事,但我很难断定它是被夸张、被荒诞化的,恐怕就是难以理解才被人作为精神病患者对待,而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从这种角度来看,每个人的世界都是封闭而排他的,所以才会有人生来而孤独的哲学观,即便是与他人的世界有交织,也断不可能完全重合而化为一体,这正是每个人都有对其他人有难以理解之处的缘由,人与人的交往只有相互影响而不大可能完全理解。
人人都在说谎:赤裸裸的数据真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3497104/bf4534ea8ca14e47.jpg)
虽说这本书里充满了各种例证来说明大数据的重要性,不免有人会觉得注水太多,不过这些花费时间得来的数据分析所表现的事实确实常常违反人们的直觉,并且有其值得人们注意的重要性。读完全书发现本书的层次是很明确的,内容的组织从结构上来说非常简单。作者开门见山表明本书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数据的实力不容小觑。从与直觉相悖的反证开始,引出大数据相比于直觉或者说传统采样调查的四大功能优势:新数据来源、可靠性、局部放大研究、因果实验,就成了第一二部分的内容,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大数据的缺陷与被滥用的危险性。像我这样了解一些统计学而又不熟练不精通的人就会很清楚的发现,传统的采样调查虽然在过去百年来为各种学科的研究、实验和社会调查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不免还是有许多迫于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并且每种统计方法所使用的场景是有条件的,不是放之四海皆准,就如同逻辑证明一样,一旦前提的假设不成立,后面的推论满盘皆错,比起取一点去推及面,取面推及面还是可靠许多,调查多从人们口里所说得到,而大数据挖掘的线索来自人们的实际行为,且不说完全替代传统,至少两相互补是非常可取的态度。
呐喊
![](https://img.haomeiwen.com/i3497104/f30ada418d973948.jpg)
除去教科书外,真正好好地读了读鲁迅,从前没有喜欢他,读完后也没有喜欢他,但这一次确实理解了为什么他被文坛赋予那么高的拥戴,他如实是个以文字为武器的战士,对他的感情是钦佩而无其他。小时候不懂政治与社会,现在读来才深知清朝的政权对百姓造成了怎样的荼毒,浅读了钱穆先生的历朝政治才清楚为什么中华沦落此境地,清朝的部族政权与人民是对立的,维护的是清政府背后的满洲部族的利益,那是汉人完全失势的朝代,清末时期的统治将人们驯化成了如此一个奴隶状态是必然的,为的就是让人们完全失去作为汉人的心。鲁迅笔下的人物之所以那么典型那么让人震惊,怕是历代以来只有他取材之的这些原型百姓才能担得起上麻木不仁、愚昧至极的毁誉了。这时也才能理解,为什么鲁迅会写出这样的文字,为什么他非写不可,众人皆醉他独醒是后世看待他的眼光,众人皆醒他独醉才是他处在的那个时代里对他的解释,这种苦这种恨旁人怎会了解,也只有这样的苦和这样的恨才能化为刀剑、直戳人心。
秒睡
![](https://img.haomeiwen.com/i3497104/775eb3da5c23c02e.jpg)
人的自愈能力超强这点我是毫不怀疑的,我也很欣赏喜欢革新和倡导自我疗愈的医生,自古以来最棒的医术在于预防而非病则求医,这点在扁鹊的故事里早有借鉴。先前看过《脑内革命》的作者春山茂雄所倡导的医疗观点正是以预防为先,就觉得人们应该更充分地利用自身的自愈能力,而大多数人自身的观念陈旧且也没有医疗专家领军人物大力度的宣传,这一智识传播缓慢,实在令人可惜。虽然书中其中某些方法我只是浅尝,但我想对于需要的人应该是有疗效的,每章节后有引导音频这点很具有时代性,还没有机会听,暂且没法给出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