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关于本元心,就是最初这个人心它到底是善还是恶,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好长时间。一说就是赤子之心,那个心是善的,包括咱们从小接触的儒道文化,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包括致良知,让我们感觉是它最初是很纯净的,是善的。但是佛学上说好像里面有业力、业障、习气、习性等等,所以我想就这个本元心究竟是至善的还是恶的请教老师,谢谢老师!
答:善和恶就是两种认知。这两种认知本身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产物。你怎么去定义它是一种善?或者定义它是一种恶?只要有定义就会有标准。比如说你一定要去说什么样的行为是善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恶的,那么你就要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它。但是,我们心的本来面目里面它没有标准,它是消弭了所有的标准,是在产生所有标准之前的那个状态。用图形化的思维去表述的话,善恶的状态就像太极图,有一个阴鱼一个阳鱼,阳鱼里面还有一个小的阴阳鱼眼,然后阴鱼也是一样,里面也有个小的阴阳鱼眼。这其实是说,不论阴面还是阳面都有善有恶,它们是互动的,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太极之前,还有一个状态叫做无极。无极就是一个空空的圆,不分阴阳。它是在阴阳善恶之前的状态。对于这个状态本身,你可以叫它至善,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善恶,达到了一种至善圆满的状态,所以可以称之为至善。同时你也可以说它无善无恶,因为善和恶在这里面都还没有产生。
另外,我们说赤子之心,包括复归于婴儿,很多时候其实是在比喻。因为在人类的认知中,婴儿的心最纯净,因为它没有受到什么污染。但这所谓的没有受到什么污染,它其实是个相对的状态。在佛教中,它并不认为人的生命只有这一生,而是一生又一生,是相续不断的。包括婴儿,我们去看不同的婴儿,他的性格脾气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重新出生的时候,他的生命相当于被格式化了一次,但这种格式化并不彻底,他之前生命历程所积累的很多习气,包括贪嗔痴慢疑的习气,都隐藏在了他的潜意识中。这也是很多的修行者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即清理潜意识习气的过程。原来没有修行的时候,似乎感觉一切还挺好的,然后修行了之后反而会发现很多的问题,自己的习气不知道怎么就爆发出来了,它其实就是从潜意识中爆发出来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潜意识中积累了太多的习气,这些习气如果不清理的话,那么在临终的时候,当我们的生命意识失去了物质性的身体屏障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潜意识的力量非常强大,然后我们平时又感觉不到它,它一直处在潜伏的状态,我们体会不到它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当临终时潜意识的能量爆发的时候,你根本就无法自主,不由自主的就会被潜意识中习惯性的力量所主宰,然后投生到六道中的某一道。所以在佛教中,非常重视对潜意识习气的清理,习气不清理干净,想要跳出六道轮回是很难达成的。
所以,修行就是这样。首先是改变今生你的生命习惯。然后能够见到自己的真心,通过真心的智慧去改变我们生命的模式,不再去积累负面习气,然后还要清理过往积累的习气。至少,清理的速度要比积累的速度更快一些才可以,这样你的生命才能真正的越来越清净。到时候比如说你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你的整个生命的质量已经提升了,那么这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你的潜意识中就没有那么多负面的东西出来了,这时自然就会有更好状态和境界呈现出来。如果你的智慧境界在这一生的修行中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那么即使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东西,你也可以用智慧的力量去化解,然后借助生死转换过程中生命本体光明呈现的机会,与生命本体光明合一,让自己获得究竟的自由和解脱,同时获得智慧上的圆满和生命境界上的圆满。
本元心,从其本体真相的角度上来讲是超越语言的,是超越名相的,没有任何概念可以定义它。它也没有名字,包括我们叫它真心,叫它本元心,或者叫它至善,叫它良知,或者叫它仁,叫它如来等等,所有这些名称都只是一种称呼而已。因为人类需要交流,所以不得不用这些称呼。但是,生命的本体本身,包括大道的本体本身,它是没有这些所谓的概念和称呼的。你要能够首先在理论上理解这一点,它是没有任何名相的,是没有任何定义的,这是它本来的状态、本来的样子。然后再通过实修训练,在实修中让自己的心慢慢的去调整,一边调整自己的心,一边观照和体悟自己的心,观照和体悟隐藏在内心所有动态现象背后的那个本自不动、不变的心,找到它,然后去体悟它,体悟它的存在,体悟它的状态、性质,体悟清楚之后,你就明白它是怎样的了,然后继续训练自己安住在它之中,安住在它本然的状态里。
问: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从源头上来说,或者修到最终最后的时候,到了那个十地菩萨的时候,它就没有善恶,它就是超越的,这就是那个至善的、圆满的,所以到了最后就是无善无恶的,它本来就没有这个,就像你说到了无极的那种状态,就是空的那种状态,它就没有这些东西,本来的状态里它就是个空。
答: 是的,本来就是如此。它既是空,也同时含藏无限的有,真空含妙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