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的做法,不符合任何成功学原则。任何鸡汤对我都是打击。我就是鸡汤里面的沙粒,是鸡汤文章所指摘的那种应该剔除的枯枝腐叶,乃至是鸡汤文所指的有害物。
不过,似乎也不符合失败者的轨迹。因为我是一点点挪步前行的,好像蛮坚强的。遇上我这样的处境,80%的人,估计都逃逸了的。
我活在3个世界:现实世界、心理世界和理想世界。
现实世界里,通常,我能见闻2类生物的生命活动和情感表达——人和动物。
理想世界,通常,我会在现实世界的电影和电视里看到一部分,这部分通常呈现了集体的现实世界的理想。
心理世界里,我能够见闻仙(天人)、魔(阿修罗)、人、动物、鬼、地狱六道和佛菩萨。
梦,是心理世界的电影和电视,有一部分梦呈现了个人心理世界的理想。
现实世界,有时也是心理世界的电影和电视。
昨天,现实世界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我申请科室自媒体备案时,发现我需要找上级签字的三个空都不知道找谁签,我不知道自己算哪个科的,上级是谁。突然间,我的存在感就被打击了。
我的身体反应就是心立马慌了、痛了。申请前我无法行动,拖延一个月。为何无法行动?因为我一打算行动胸就慌了,通了,身体各个关节都疼痛。好不容易一行动,立马产生和申请前一致的心慌、心痛,似乎应验了什么诅咒。
于是,我马上想到了,此处不良,我得逃逸。
如果是以往,我就不申请了,拉倒了。力比多转移到换单位这层面。我又显得好委屈的,原单位对不住我地换单位。嗯,强迫性重复。
因为我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真情错付之感,产生了及时止损的动力,所以我要断离舍。逻辑上看不出任何破绽。
如果我换单位,也是可以做到的,也可以过得不错的。
所以说,如果我不告诉别人,如果我在表达和沟通里稍加粉饰,其实没有人会知道我心理有病。
在社会上表演成一位温润如玉的优雅贵妇,对我来说没有太多技术难度。
我的心理疾病,是我亲自发现、亲自探索、亲自改进。为什么说是改进,不是治疗。嗯,我是治一部分,不治一部分。有所治,有所不治。
因为我的人格障碍本身,是在恶劣生存体验里救过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有宝贵价值的。比如,得亏了我这个人比较自恋,不和谐,说实在因此我还顺便救了几次人呢。
比如哈,一次,看了剧《白莲》,散场时我缓步前行,压根儿不考虑同伴需要赶末班公共汽车。同伴又比较讲义气,硬是等到我,急切说句再见,才离开。一出剧场突然就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我的两位同伴在雷雨里追逐末班公共汽车,她俩招着手、跑着步、气喘吁吁地大叫,眼睁睁地看着她们的末班车在离她们五十步开外,开走了。两个落汤鸡……那个时代,深夜的雷雨时分打的挺麻烦的……我可恶吧,我误事吧……
她俩追逐的那辆公共汽车,甩下她俩十几分钟后,发生了举世闻名的翻车事件。
偶然事件,概率,对吧?
再说一件事。我和两位孩子上车的后座。一上车,天就下雨。然后就下车。一下车,雨就停啦。然后又上车。一上车又下雨,就躲木板下,雨就下大,木板挡不住,就下车。下车雨又停啦。两位孩子都和谐。就我不和谐。我就不开心。愁眉苦脸。大人看着闹心,说这孩子要哭了,再惹她就麻烦了。司机在雨停后再邀请上车就没心机再上了。
这车,开出五分钟后就翻车。好在车上都是小伙子,跳车了。
反正也是个巧合呗。
但是我现在发现,我的心理疾病,不和谐的病,包括全能自恋这部分,别全部治好。
扯远了。
我是说我打算治疗我又想换单位这个强迫性重复的动力。虽然说每次换单位感觉都会更好,但是我想治。因为我在这单位想体验一下剩者为王的成功感。十年磨一剑。换来换去就没有应有的成就。
或者说,有些时候,受了阻力,就习惯性逃逸,就会失去一些应有的成就。有时候,一逃逸,就逃逸了一个魔鬼。或者我听一位大哥哥说,有一天骑着车,突然害怕,转头就回家。后来听说,那天,他车转头不久的路上,真有一条大蛇,后来有人捉了。但是,有的时候,重兵把守,阻力重重之地,是军机要地,要前进,不逃逸,冒险有大成就。要区分。
没错,成就。普通人也可以想要有成就。
于是,我和以往不同。我有直觉扑面而来,呀,真情错付,心慌心痛,赶紧跑路。又有感觉到不对。似乎这真情错付之感,不是来自眼前环境,而是来自过往记忆。于是我打算再试试。我把跑路的时刻,后移半年之后。半年后依然阻力重重再跑路。
因为不知道找谁签字而想退缩的第二天,我打算拿着表格逐个找上级签字。上午要接待人,我也是不想接待的,但是接待时我隐约感觉,我有点关心他人的明显动力倾向了。下午我隔离了不想动的感觉,直接去找人签字了。
没想到我找的人都在,都签了。最后一位领导是正想出差,在电梯口看见我特意回身就把字签了。还说:“这个事好呀!”我有些感动。
没想到事情就顺利办了。
我安心休息了一天,去看父母。回来人就像散架。
回来上班又听说有件事不合程序,需要处理。
然后我又开始心猿意马。一边想换口,一边甚至想辞职,
只能看看明天又发生什么。今天先落实自己存在模式,落实后再去申请公众号。
我就这样,每天靠标榜自己,就能够比较愉快地挪步。
本来写这文章的初衷,是想让自己安心上个班,不要动,要静。写完之后居然想跑快点。人对前路有了恐惧不安,就快跑,不是吗?
我想起文中提到的,那位大哥哥说,他起自行车,到一个小路口突然感觉非常害怕,他直接扭头骑自行车就跑了。后来就听人说,那天,就是他跑的时刻,那条路真有大蛇出没。
不过,他如果见了大蛇,那他是不是就能抓住大蛇呢?但也可能被大蛇吃掉哈。
所以我心游移不定啊。
到了饭点,想起家常便饭,我不思茶饭。拖了一小时。可是总得吃啊。感受一下我身体,发现想喝咖啡和炸鸡,汉堡。于是就有了动力点餐。咖啡确实能改善低落情绪,符合我需。
记得我在营养健康教育方面曾经是把好手。但是做得很困惑。算来算去难算清楚。有位国家级健康教育老师上课时说到一句话,打动我心,他的大意是: 营养指南,弄来弄去,就是一堆数值,有什么生活指导意义,煮茶煮饭要称量吗?孩子的营养啊,你不能按规定的数值去控制啊,你得重视孩子想吃啥。他想吃啥,可能就是他身体需要啥……
我就是觉得搞疾病控制,健康教育搞得迷糊了,才到心理领域来找点醒悟。没想到心理领域给出的东西其实是迷糊的,学得迷糊,但我心里好像明白。疾病控制领域学得明白,数据写的明白,但我心里迷糊……我越领悟越理解那些无既是有之类的玄幻思想,只是无以言表我的领悟。
咖啡和汉堡吃喝到一半,突然想起我的困境的一个出路。我就对一个微信留言:“护长,你有空时我给你打个电话好吗?我工作遇到点困难,想和你商量一下,看看我的想法合不合适。”留完言我突然哭了几声。一堆合作灵感出现。似乎留言留对了一样的。
感觉是这样,当链接一个人时,能哭出来,而不是暴怒,或者尴尬,似乎这是善缘。
就像唐僧,一路西行,没有眼泪,甚至和佛祖对话时有点愤怒,大意是,佛祖,您真的在吗?如果在,现在我这个模样,您看得见吗?这是他第一次在虔诚里带着疑和怒。他继续走一会,就看见了水。后来唐僧就信了,佛祖在且看见他。唐僧走着走着,终于遇到了人,还是老乡。老乡递给他一碗水,唐僧哭得说不出话。这是整个片子,我怕名字记错,玄奘西行,我看到,唐僧唯一一次悲伤情感表露。唐僧见到了西方的老师,以及后来回到东土见到皇上,都没有像中途见到老乡那样流泪。
江湖迷蒙。我像《城南旧事》那个女孩,她对小偷说的:“我分不清海和天,我分不清好人和坏人。”现在我这样来分辨,当我链接一个人,我突然哭泣了停不住,八成是遇见对我而言是好人的善缘。那就再坚持链接下去。
我有许多感悟,看起来乱,只需提炼即可。
其实面对一个人的心理世界,他现在有什么病、未来可能有什么病,对我来说未必是我和他探索的重点,我的重点是他在一生中想实现什么心愿,体现他的什么功能,而这个心愿和功能我也愿意支持,我就可以尝试协助他。治病,以维持其功能为前提。
如果咨询师认为人家有病,然后治成咨询师认为健康和满意的样子后,人家的某些功能没有了……至少对我本人而言,如果咨询师这样来治我,我多少有点金钱错付之感。这是基于潜意识对来访者的厌恶、排斥、嫉妒来治疗来访者,颇有价值同化的倾向,难谈尊重和支持。
唐僧有什么病,唐太宗有什么病,曾经我比较在意。现在我突然不在意了。人,临终前终归会发病。比如唐太宗,他建立了一个盛世,然后他发了什么病,那就等他发病了再说呗,不见得为了预防他发病,就一定要去诊治他,提前预防他发病。有时候,没有那个病,就没有那个风景。病对一生而言,是预防不了的,充其量是延期发病,缓解发病症状,病发之前,助人实现其,我也愿他实现的心愿。这个“我也愿他实现”,就是咨询师尊重自己的自恋,尊重和来访者的适配原则,不自欺,不欺人,从而不被欺。不仅咨访关系,人间一切关系,想必都是从不自欺开始,才比较安全的吧。不自欺,就意味着需要尊重自己的自恋。
关于病。记得佛系里有云:神通不抵业力,业力礼让愿力。技术,相当于神通,再高的技术,治不了人的业力。而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业力礼让愿力,病可以为了人的善愿而延期,但不会消失。至于何为善愿,这个就是很个人的判断的了,你愿你能够做到,我也愿你能够做到,则对你和我的关系而言,此愿为善。这就是事关关系的适配问题,或者说是缘的问题。善恶不是独立概念,是和关系密切相关的。
我若不足够爱他,那就远离他,莫做太矫情,欺他太甚。我若自欺太矫情示爱,终归欺他,终归我也被欺。因此,真诚对待自己,或许是人与人关系中的安全系数里,最大权重的一个因子。通俗地说,自己对自己越真诚,所建立的关系越真诚。
这个真诚对自己,对我而言,要成长好久才可以做到。比如说,我对于对方有几分真心的期待和信赖,如果我发了个短信给她,我脑海浮现种种,然后自然流泪了,那我就觉得,可能我此刻,蛮真诚的。或者说她蛮真诚,无恶意的,所以我敢放下防御,流泪。
总之行文至此,是扯远了的。我的生命,耗费一天,用来设法建立我的生存安全,缓解我的生存焦虑。
我再怎么自恋,见到人有生存危机,一般情况下,我都会管管闲事。我遇生存危机之际,旁观者盛,或者曾经热情似火者,曾经让我感觉困难时可靠者,突然旁观,我自有悲戚,恐惧于自己错了,冒犯了。但凡有一人,想帮我一点点,我自然惜真惜缘流泪。那说明我的人格障碍,还并没有那么严重。
也因那一眼的真诚,可能我对旁观者的暴怒减很多,对旁观者的理解多很多,因为我的力量因为她看我那一眼,就增长很多。而我也因此不太贪恋她更多的爱。爱恨因此平和。
因,缘,果,瞬息万变,不必看着鸡汤文,成功学来指摘自己个,理解自己当下的一切状态。缘善不善,和是与非,对与错不是必然相关,和振动方向和频率有关。困境时,留意和寻觅同频者,不要抱怨非同频者,此时同频,彼时非同频,此时非同频,彼时同频,珍惜,走过去,留在记忆里就好,不必太贪求爱,不必太恨,总体上积累自己的防御机制和善意就好。
一切都是云烟,有什么心愿尽量去实现。因为这心愿,可能就是我选择到地球投胎的动机,也是我可以被允许到地球做人的条件。
无论佛系,还是精神分析系,人的愿望和需要,都是自助、助人的核心。佛系说的是,业力礼让愿力。心理协助说的是,尊重人的愿望和需要。而,人对自己足够真诚,才能知道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是什么。而这足够真诚,有些人,需要成长好久才做到。有些人慢点,有些人快点,这个快慢是无所谓对错的,愿意同频就可以携手同行。
在我一切心殇中,最为殇痛的是:当曾经幸运的我的现实利益像秋叶一样,一片一片被秋风剥落后,危难之际,曾经说我“好人”的人,开始怀疑我的人品,开始怀疑我的好是假的。他们将人必经的危难,视为老天爷对我的惩罚。将人的困境,和“人有问题”等同。有些人还用上了佛系,心理系,就是说什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令我愕然、揪心。须知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可怜。只是感觉到有些危难,需要突破。须知我幸运半生,幸运之时,他人危难之际,我也是学过点佛系,心理系的,我可没有把人的危难和他的人品,人格特点链接。我江湖救急,那是十分饶勇的。如同如今的自救,也是十分饶勇。我多少有所怨恨,但是幸而不再是曾经的暴怒了。因为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怀疑,和我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的。我肯定有不对的,错误的,病态的地方,有邪恶,但总体来说,我没太恶。甚至可以说是不恶。不过,总体不恶,和没有邪恶那可不是一回事。
缓解怨恨的途径,自古华山一条道,那就是冲破自己的生存危机,抵达安全和舒适地。就是抵达自己不生恶意的境地,这个生不生恶意,是适配原则。
我用了整整一天,标榜自己,缓解生存危机中的焦虑。
我,本质上,和恶人,和赌徒,没有不同。不同的是,我时刻寻觅、紧紧抓住善的线索,制约我恶的本质,求条善道。佛系说的是:人人本来佛,只因迷故而生差别。好想我说反了。我说的是:我本来迷而是魔,只因想脱迷而紧紧求佛。虽然说反了,但是方向就是想和佛走,是一样的,没关系。
我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我的暴怒,真的没有那么汹涌了。我在昨日,首次认可自己,对来访者有所关怀之意,不是太自恋。那么,以前我自恋,是不是骗了来访者?我不觉得我骗了来访者。前文已经举例说明,我的自恋也顺便帮过人的。只是自恋助人,就像《天龙八部》段誉练的六脉神剑,有时行,有时不行,偶尔行,经常不行。其实就算我从昨日开始,没那么自恋了,只要是涉及助人,治病而言,都是偶尔行,常常是不行的。只不过,人不那么自恋了,自己就常常安全点,自己没那么危险而已。
我越成长,就越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这样,我就觉得自己越安全。以前我就是觉得,人人本来佛,我也是个佛,我谦虚点,也是个仙,就是说我觉得自己没心理病,那时我就无知无畏,有安全感,像脚踏祥云一样的安全感,不接地气。成长了一段,我觉得自己是个人,就是说我是个神经症。那时我暴怒,我像杀妖,感觉我是人,有些人是人格障碍,是妖,魔,鬼,地狱。我就恐惧,像得了伤寒、脚踩棉花。再成长一段,我觉得我是人格障碍,我是妖,我是魔,我是地狱,我是鬼,这时说实在我也来不及恐惧了,我脚踏实地,追求进步了,只先想自己出妖境,也没有功夫去杀妖了。对妖我是这样想,我先提升成人先,如果我成人了,你还是妖,那我就度你一下。如果你成人了,我还是妖,那我尴尬了。所以我得快点成人,顾不上你了。我对妖,鬼,地狱比较友好了,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一起来的。
最后我发现,对我而言,自己觉得自己是魔,最安全了,最能够理解众生。我对自己这成长轨迹,不自卑。因为我看了《故道白云》,有个魔,动不动杀人,谁也不能制服,只有怕他。佛陀就去度他,佛陀一开口就说:“我放下杀戮很久了,你也放下吧。”魔就跟佛陀走了。
那我是相信的,一句话就能够让人愿意跟随。如果我是魔,我也会被这话打动。佛陀这话,第一个含义是,我过去也是魔,我也杀戮过。第二个含义是,放下杀戮是做得到的,比如我现在就放下很久了。第三个含义是,你将来也能够放下杀戮的,你试试吧。第一个含义就是奉上尊重和共情服务对象的过去,我和你一样的。第二个含义就是彰显现在的自我功能,彰显现在所提供的服务机会的有效性。我有能力协助你。第三个含义就是对未来赋予以希望。你能够进步的,我相信和欢迎你,祝福和见证你的未来。
通俗地翻译,在《故道白云》,佛陀对魔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共情:我本来也是魔,过去,我和你一样地杀戮过。第二句话:自信:我不再是魔很久了。现在,我有不再做魔的愉快而稳定的体验。第三句话:希望:未来,你也可以体验不做魔的快乐。
总之,《故道白云》里,佛陀对魔说的第一个含义就是:我本来是魔。这就验证了,为什么约成长,我越感觉自己低级,而后还越踏实。也验证了,我能够意识到:我本来是人格障碍。这对我而言是多么宝贵的体验。
我想申明的是,现实世界里,我的行为,从小到现在,都是端庄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对我来说,容易扮演。拔剑而出,对我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我武功不行,扮演不了魔(反抗天人者),常常只能做鬼和地狱(压抑,被惩罚)。我多少做过点好人好事。
而今在心理世界,我察觉自己真的就是能够在六道游走,在现实世界其实也是能够这样,只是场合不同。
一个成人的心,不是在纯善对纯恶的单纯的线索前进。一个成人的心,是在混沌六道做量子运动。量子运动够灵活够高速了,就脱离六道入佛菩萨。这时候可能在现实世界才有所功德上的成就。心足够对自己真诚,才轻如量子,灵动高频。
有些人可能不用练就行。有些人可能练完这辈子都不行,还要练几辈子。我是后者,愚如地狱,就是爱练。没指望这辈子就必须咋滴,就是边前行,边心猿意马,边记录下来缓解这心猿意马,以便能实现自己每个现实的心愿。
承认自己是魔都抬举自己的,魔是高功能的。承认自己愚如地狱,处在压抑,被惩罚接段,这种承认是非常开心的体验。不要等待现实很惨才承认在地狱,心理世界感受到,就承认在地狱了。这样就快一点改进,快一点处理,就没有那么焦虑。
那就好奇地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此文很乱,我为何要发布?此文之乱,和环境之乱同调,和我生存危机际的心同调,我以后肯定能把此文整理得很漂亮。但是我总觉得把相对原始数据告诉大家最有交流意义了。读者看见我是个疯魔,可能就会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孤单吧。或者我想炫耀自己的资源:在自己观测范围内的疯魔,其实是价值的源泉。或者我想攻击社会上带有欺骗性的一些光鲜亮丽的诱惑,我认为那些齐齐整整的路线,可能是假冒的成功路线,抓住你我成功欲望来骗钱的。走向成功的路线,是令人崩溃、疯魔、几乎被缠死的一团乱麻。有些人又想成功,又不想进入这一团乱麻,这些人就容易被齐齐整整的,简单复制的成功路线欺骗。我尚未心想事成,我想提前让人见证我心想事成路上如此疯魔。假如我心想事成了,我的文章就写不出这疯魔态了,那么就没有人见证,心想事成之路,有些人会经过适度疯魔和风险。总之就是想发布一下。也可能是路上太艰辛,我提前想像自己是成功了的人,向读者介绍成功经验,以缓解我的心殇、焦虑和自我怀疑。在我人生体验里,我提前预告的成功,常常不是泡影。我初二时说,我要上某名校大学,就上了。中考考了一科,我就告诉奶奶,帮我收拾东西,我得去市里重点高中读书了,也没骗她。可能是自我积极暗示的手段吧。)
我此时此刻的想要的成功,就是:不舔狗专科医师,不太背离理想,不跪求天上掉下个专科领头主任,作为技师,我也能够有点尊严、有点业绩地在医疗机构立足和创业,以不过度辜负某些人对我的期待,起码部分满足他们对我的理想化,也部分满足我自己的理想主义和不算太离谱的自恋。
起码不要像此时此刻,我满眼尽黑,差不多要成为人渣、反面教材、罪人了。恐惧呢。那么多龟孙都活得那么荣耀,我没啥坏心眼就成了吓人的鬼。所以我就要一寸一寸挪步前行,克服自恋的损伤,不惜代价,寻找破局之路。
我就是要在体制内、医疗机构立定到退休,施行部分理想。当然我也一边准备后路。我不仅是成年人,而且是老年人,所以我只能量子运动,一边前行,一边谋退路。作为老年人,遇上这种事情也是尴尬。都怪我自恋。也得亏了我自恋。
我行此文的现实目的,当然也包括,像量子一样随机运动,看看能不能碰上可以帮助我的,对我而言是善缘的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