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由一个故事想到的……

由一个故事想到的……

作者: 蓝溪碧潭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23:18 被阅读0次

       

    由一个故事想到的……

    偶然间,看到朋友圈推送了一篇文章,是关于《传习录》中记载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王阳明有个弟子叫薛侃,此人喜欢养花。有一天,他在花园里锄草,大概是锄草太辛苦了,他心情有点不好,王阳明路过时,他趁机就抱怨说:“为什么世间上善难培,恶难除呢?”

        王阳明就问他,你所谓的善和恶指的是什么?

        薛侃说:“这花是善,草是恶啊!我每天都栽培花,可还是有死掉的;我每天都锄草,可还是锄不尽。”

        这话大概是没有问题,王阳明当时也是点了点头,但他一琢磨,就觉得不对劲。他对薛侃说:“你这样理解啊,就不对了。”

        薛侃莫名其妙,请问原因。

        王阳明说:“你所说的善恶只是你心的善恶,花草哪里有善恶。你要种花,花就是善的,花里长的草就是恶的,你若种草坪,草是善的,草里长出的花又成了恶的了。”

        薛侃被说的有点懵,但不得不承认王阳明说的是对的,可他有一点不明白,他问王阳明:“难道世间就没有善恶了吗?”

        王阳明说:“有啊,但它不在事物上,而在你心里。你看,花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是你给了它善恶,草也同样如此。世间万物的善恶都是我们人类强加给人家的。”

        这个故事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善恶、美丑之分,只是取决于我们站在何种角度怎样去看待它。其实孩子也如故事中的花草一样,我们成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符合自己的标准就是好的、善的、美的,不符合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坏的、恶的、丑的,硬生生的将孩子评出“三六九等”,如此将孩子们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想想曾经的我也不经意间做过一些给孩子“贴标签”的傻事。曾经不只一次的当着孩子的面毫无避讳的说:“你的字写得好难看!”“你一点都没有孝心,这样对待长辈。”“你真是太懒惰了,起床不叠被子!”“你这样下去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的!”……事实证明,孩子的状态就像被施了魔咒一样,真的如我所说变得越来越糟糕。孩子状态越差,我们的情绪就越乱,形成了恶性循环,走入了“怪圈”,无法自拔,痛苦难堪。

        是啊!现在的我们能够觉察并警醒自己,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施魔咒”,真正地接纳亲爱的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支持到孩子,让他们在“生态”良好的心理氛围中自然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一个故事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bm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