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赋在家,有时间会看一些电影,昨天无意间看了《我们俩》这部电影。
去查了下资料,这部电影上映于2005年,听说之间拍了3年的时间,算算距今也有20年时间了,可对于我这个出生于80年代末的人来说,没有半分的违和感,一幕幕场景好似我过去的场景。
飘雪的冬季,寒冷的北京小院落里,两个老太在闲聊,满脸懂的通红的小女孩闯了进来,问有没有房子租。两三句交谈,老太太就摸清了小女孩的来路并且拿捏住了她,说她是“穷学生”“房租价格不能太高,要不穷学生付不起,也不能太低。”最后要价200元,小女孩—小马想讲价,老太太一副爱住不住的表情。和老太太算的差不多,小马不出意外的搬进了这个小院,开始了跑前跑后的收拾拾掇。
一个是风风火火、干劲十足的毛头小丫头,一个是历尽世事、深谙世事孤单生活的老太太,势必会是火星撞地球的大战。第一次交锋是小马把破败的自己租住的小屋收拾一通,把里面的废品打包给买了。老太天逮住小马把卖掉的废品钱全盘没收。可以说小马出了力不讨好。
紧接着来的就是小马因为学业、社交的问题需要装电话,小马和老太太各种讨价还价,最终商量出了最终方案,老太太还是按照原来的每月电话费交,多出部分小马垫付。没想到的是姜还是老的辣,以前的老太太基本不打电话,有小马分摊后,老太太倒开始经常打电话,到最后小马找她理论还落得“之前商量好的”,怨不得我的“赖皮”。
小马的入住,老太内心是开心的,说“这个院子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老太与小马斗智斗勇的过程是一种相处之道,增进感情的另一种方法。
冬天里小马冻得难受,希望老太装个炉子,老太担心安全让忍忍就过去了。小马不服输,偷偷装了电热器,还把电接进了老太的电表,最终还是疏忽,老太直接叫来派出所破釜沉舟。
在这样你来我往的交锋中,转眼过年,小马早早的把院子收拾的喜庆准备过年,没想到因为300元打给贵州的电话费两人再次大打出手。老太气愤的拆掉了小马布置好的喜庆院子,并把小马赶出去。直到老太的孙子来到告诉电话是他打的,老太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小马,把原来布置好的院子又打扮的喜庆温馨,提前做好饭在家里等着小马回家。
冬去春来,两人在这样的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中度过每一天。小马学校布置了作业,小马让老太做主角,拍摄了“老太太的一天”。也是这次,才更深入的了解老太“以前扛过枪、打过仗、救过伤员、抽过大烟”。老太太也表达自己“希望门口来一个收垃圾的、进来问路的说说话。”老太的孤独在热闹的春天里显得如此落寞。
四季轮换,夏天的小马和老太如这天气一般热情似火。小马帮着老太收拾房子、洗头、打扮。也到了老太孙子结婚的日子。秋天落叶中,小马和男朋友搬离小院,老太的精神也一下子垮掉了。整个一年里唯一出现过一次的老天女儿把老太送到了养老院。老太在养老院没有熬过冬天悄然离世。
这部电影用一种朴质无华的手法述说了一个北京老太的晚年生活,老演员的演技精湛,每次看到她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外婆的身影,如此的想象。也会想起和外婆最后相处的日子,她也像老太一样每天坐在门口,等着来往的人聊上一两句。这部影片核心是探讨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影片中出现的两个老太相依为命,很少看到他们的亲人。这样一个话题很容易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进行讨论批判,导演并没有承载很多信息,而是一年四季的更替,来往的人,让观影者看完后深深思考自省。希望每一个老年人都老有所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