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以某个特殊的日子让人们记住要做些什么。世界读书日这样一个充满能量的日子,唤起更多的人参与到阅读中来,读书不应该是一种号召,但是却以此成为了某种宣传。
现在的阅读从纸介版到电子版,从媒体文章到音频听书形式多样,总有一种可以读书,从视觉到听觉反射给大脑的便成为各种信息,在阅读中筛选自己有价值的、有需求的内容便是一种学习。带着各种需要去阅读是客观条件性的,带着习惯去阅读的则是主观无条件性的。最好的阅读从主观开始,越到读过越是客观里会被需要的。比如精神气质的涵养如果去读书久而久之便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专业素养的提升如果去读书久而久之便是术业有专攻中的大师,而非只会零散做不会系统提升。还是聊聊读与书有关的故事吧!
童年的记忆里是家中没见什么经典名著,见到的是红色封面的。印象最深的是在三太姥姥家的小屋里初见的画报——大众电影,后来知道那是杂志。三太姥姥独身一人,无儿无女,与大姥姥家住对面屋,她干净利落,说话和蔼可亲,总是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那时候不懂这词,但是她是我喜欢的样子,高高的个子,秀气的面庞,年龄虽老了但是不是满脸皱纹的样子。喜欢去她的屋子里,看那些画报,每次她都拿出来给我翻阅着看看,讲着上面的人物明星,还说着一些我也不太懂的事。总之,她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是那么谦逊文雅,那么可亲可敬,她给我看的那些杂志竟然成为我后来喜欢买杂志,收集大众电影画报的爱好,中学时代的我的房间里总是不定期更换一张大海报,后来每期的《读者》直到遇见电子版才停止了购买。
买书,最早的就是小人书,还有字典这样的工具书。小学时候妈妈带着我去住在中山公园附近的姨姥姥家,逛新华书店买书,和平区的新华书店在当时可能最大,妈妈带着我去那里挑选,她当时让我买字典、词典,说上学用得上,多看字典词典积累知识也不少,拿到家里真是喜欢那里的各种解释,记不住也记。她总说,自己上学少就因为在家排行老大,姥姥没人帮着干活,早早的回家看着妹妹帮父母做饭干农活,可她好学的精神也影响了我。这70岁的老妈,每天学着唱歌,全民K歌里我无意中浏览看看已经快300首不重复的歌曲了,那些歌没听过,她自学,识字能力强,不会就问老伴——我爸,要是我妈有学上一定比我强百倍。因为亲戚朋友都是众所周知她的记忆力和聪明一般人真达不到,所以在她眼里,我就是笨闺女一个。
中学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期,我总是在放学后的时间里在房间里写完作业、看书,同学借的或者自己买的,书和杂志都有。有一次爸爸放假从单位回家,发现我除去吃饭见得到其他时间就在我自己房间里,还总拿着书,手不离开,就跟现在孩子们拿着手机一样。他把我叫住,问我手里拿着什么书?怎么那么上瘾?我当时觉得看书是爱好也不影响我学习递给他看,他看过之后说了一句“现在得了解一下你看什么书,书要是不好别受坏影响。”当时社会上有些卖书租书的店还真是乌七八糟的什么书都有,后来多方治理才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想想我爸那会对我看什么书要过问一下还真是有必要,不过自己是关键。
外出上学,闲暇时间一个人也愿意去阅览室,大学时期最多自习时间,阅览室里很多人占了座位要学习,也有很多的是用来谈情说爱。想找个读书的座位确实不易,加上谈情说爱的大学生们时不时低语也总感觉与读书环境格格不入,所以选择借阅回到宿舍读,假期带回家继续看。有次借了本杂志带回来三天,待放回去时,图书管理老是说“你看看那墙上挂着的借阅说明!”当时脑子一下蒙了,我借阅还犯错了?读过三两行就见上面的字是偷书如何被惩罚,当即就是解释,“我没偷,我是借,要是偷我肯定不会拿回来了。”“再仔细看看!”一连看三遍还是一个弄不明白,没偷就是没偷。图书管理老师看我也是蒙了,就说那写着是杂志不能带离阅览室。原来啊!可真是没做过坏事,就怕被人误会。
现在读书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自读和共读,与爱读书的人一起选书,为自己读为他人读,因书结缘因书拉进价值观,与读书的人在一起会收获、一起分享。在英华汇读书群里结识很多朋友,从第一部共读《活着》到正在读的《人世间》,描写不同时代的社会人物故事,有感人至深不禁落泪,有为之愤恨抱打不平,也有令人沉思对照包容所有。心灵成长书籍自愈力很强,读过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你会不断激励自己向前看,当下所做一定会遇见更好的你;读过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在剥离最痛的内心之后人才能走向理性与幸福;读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才真正理解那份之轻带给人的才是活一辈子的痛;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一度成为热销书,在男主哈罗德退休后去完成一个人的心灵朝圣,那是一份对故友的情意更是对自我终结一生的夙愿,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不留遗憾。最近疫情读读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了解心理疗愈过程是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以及人生四象限这和台湾作家刘墉的自我三部曲有一致性,还有一本《被讨厌的勇气》都是在阅读中自我心灵解剖的过程。正如2020年疫情时期,心理咨询师小祁老师说的那样,她经过20多年心理自我剖析真的很痛苦,现在去理解真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人最难面对的不是外界的任何人和事,而是自己,因为一个人的困惑缺点,过失迷茫、各种不平衡以及各种负面的东西都是不能认清自己,即便认清也不愿去面对,不愿面对自然也不愿改变什么,所以活在各种痛苦中的人都是自己。我们正如恒子的作品《人生值得》这样说,过好自己的一生,因为值得。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跟着年轻领读人一块读《见识》、《原则》、《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深度学习》、《断舍离》、《钝感力》、《精进》、《能力陷阱》、《自私的基因》、《乌合之众》,这些实用性强的书籍会给我们的大脑打开一个新的认知世界。比如我曾领读一本《致加西亚的信》,曾经在美西战争期间给加西亚将军送信的这个人的故事给无数读者以及曾经的军队士兵、企业员工带来启迪。一个任务没有提示、没有任何线索也没有任何人,执行任务就是完成,期间经历的各种坎坷遭遇全部自己承担,因为完成任务就是使命,所以当读过之后就会自省,任何情况之下,任务就是一个结果——完成,借口推辞埋怨未完成都是失责。
经典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稳的选择。所以,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围城》、《约翰·克里斯朵夫》、《简·爱》、《查令街84号》……当代现代作家作品从不同角度阅读都是既充实了生活又启迪思考。最近都在选读茅盾文学奖作品,如《繁花》、《人世间》、《人生海海》……
曾一度是女性作家作品系列去看也无果,所谓常立志不如不立志,实在好书太多,荐读的太多,唯有碎片化时间里阅读,点点滴滴一篇回忆关于读书的琐碎,以此记录一下2022年的世界读书日。
——英子 2022.4.23
世界读书日,读一点书写一点文字,最喜欢的事是读书。愿与你同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