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的笔记开始,我们进入自我转变课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获得新自我。
究竟什么样的自我是新的自我?
它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表面外在的变化。比如,我们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开启了一段新的关系、有了接纳的新群体、获得了一种被认同的新身份。
其次,在心灵层面自我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获得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一种与现实的新关系、一种新的意义感。也意味着新自我的诞生。
下面,我们来了解新自我的第一个层次:建立新的评价坐标。
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你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评价坐标(标准),它会告诉你什么是成功或失败;什么是得到或失去;什么值得拥有或放弃。它是你做选择的标准和行动的依据,也是你自我价值的核心。
而在转变期,我们忽然发现,原来的评价坐标开始不适用了。这时候,你会开始迷茫,而这种迷茫,会变成你寻找新评价坐标的动力。慢慢地你也许会发现,被旧评价坐标困住的问题,能在新建立的评价坐标中找到答案。
比如你中学时一直很努力,是成绩优异的学霸,后来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进入大学竞争激烈,你考试挂科了,你开始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觉得自己很失败。这可以定义为旧评价坐标的问题。
如果你改变自己的评价体系,用新的评价标准来应对转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别人是谁?别人的目光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看待自己的目光才是重要的。我只想做好我自己。”
还有一种逆袭转变的故事很解气,一个人拿回了他曾经失去的东西,甚至得到更多。这就是强化和认同了原有的评价体系。可是,这种应对方式也有它的缺陷。
有时候人们面临困境的原因,并不是这个人不够努力,反倒是被外在原来的评价标准限制,所以很难接受在这个评价标准下的失败。
当继续用原来的评价标准不能应对转变时,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评价体系。这也是应对转变的第二种方式,更新自己的评价坐标。并在新的评价坐标下,重新寻找自己的资源和目标。这才是成长和转变的故事。
所以,当你正经历转变时,你要问自己:我到底是用了原有的评价坐标寻找新的方法,还是在建立新的评价坐标?真实地寻找新的自我。
还有,我们需要从新自我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理解问题出在哪里。又或者,很多时候,我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落后于他人。
最后,重点的区别要分清:是“为别人的目光”努力,还是“为自己的价值”努力;是为“比别人优越”还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是为“别人觉得我应该”努力,还是为“我自己真正想要”而努力。
这其实需要我们从内心寻找答案。
---《陈海贤.自我转变50讲》学习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