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助手
本章逻辑线索是这样的:
一开始说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既为什么要有理论。而后转入正题,从根本上说明什么是文学,目的是为之后文学鉴赏方法确定了大方向和基调。
为什么要有理论?
写作《文学作品鉴赏》,是因为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观点专业性太强且流派众多(想规范出一个自由地讨论氛围),不适于高中生阅读学习,且不符合交流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简明扼要的文章,阐述一套简单实用的理论,大到什么文章是好的,我们需要写什么文章,为什么是好的。这可以方便我们独立地了解和鉴赏文章;小到具体概念上的像是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的定义,这些可以方便我们和他人进行交流。
所以我进行一些较简单的总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交流、进行文学讨论和批评。
什么是文学?
文学本质上是个无感情色彩的抽象名词,是有其合理的区间范围,是有其内在的永恒而独特的美的。所以,文学是有其本质的内在的跨越时空的美的——这也是名著能够流传的根本原因。我们会发现,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具体条件不同,文学受到的待遇不同,可它还是终能发出烨烨光辉。新中国五十年代初,正是新生共和国严打土匪的时期,《水浒传》因为涉嫌映射中央,几乎被封禁,后来被中央一位领导知道了,看了认为这是好书才予以放行,更不用说历朝历代了。
文学的美是展现在多个方面的。一是它所具有的历史和时代价值。
文学是由文学作品组成的,文学作品是组成文学这个总体抽象概念的抽象个体(同于,人类、人及个人的关系)。文学作品是文章的一种,文章是所有“独立成篇的一段有意义的文字”的总称。我们抛开具体文学作品谈论文学是没有。故笑话不是文章更不是文学作品,因为笑话不独立成篇。猴子在打字机上打出来的莎士比亚大全也不是文学,因为创作者猴子不理解它的含义而不能把它分为独立的有意义的篇章。
文学是语言的一种富有信息表现形式,信息可以是情感或是客观的、主观的知识等等。即是:不否认文学在传递情感、知识、亦或是其他信息中起到的作用。
文学在广义和狭义的区间上有数种分类方法。最广义的文学包括了所有语言符号和表达方法。在此我们仅讨论特定两种定义上的广义和狭义的文学。其中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使用文学手法、抒情手法的文章都是文学作品,比如说日记(区别于日记体)、应用文、科普说明(论)文(区别于科普向文学)、作文。
文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传递和表达个人的一种看法,更多地是强调主观性。由此根本区别于其他语言表达形式,在表达和传递自己思想的过程中,为了更好更快的表达和传递思想,又必须要采取某一些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决定了文学具有公开性、传递性和文学性。文学的这三个性质决定了,日记不是文学,或许日记有文学性,但日记并没有传递思想的目的。
公开性
传递性
文学所试图传递和表达的对象是不固定的,可能是自己或某个特定人群。习作或是自娱自乐的作品是一种残缺。
文学性
是人类赋予了具体的文学(也就是文章)。
具体的文章才是文学的根本,脱离文章空谈文学理论是不存在的。
文章不是为支持文学理论而创作的。
文学理论是总结来归纳文章的,是在文章产生之后的附属品。
文章在文体、题材上是没有优劣的。
文学不应为某种无文学意义的特殊目的(如政治目的、应试目的)服务。
文学是展示和宣传自己思想的一个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