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心雕龙知音十五

文心雕龙知音十五

作者: 鸿蒙沐阳 | 来源:发表于2021-11-12 23:17 被阅读0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鉴赏作品中具体形象和作品外抒情形象,这类题目针 对的是作品的内容、体裁;评价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题目是针对作品的感 情而设定;分析作品中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针对作品具体表现技法而设,所以本文将从表达技巧角度对高中古诗文作品进行分类。 

诗词的表达技巧主要体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种。考试中考点常常集中在表 现手法上。表现手法包括: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虚实、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用典等)我们可以据此总结同类诗文的共性。

比如,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为写梅,到高中阶段学生已积累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林逋的《山园小梅》和梅尧臣的《梅》。三位作者同为宋代作家,但生活 的时代不同。虽同为写梅,但表现手法却各有不同。陆游的作品中“零落成泥碾成尘,只有香如故”用拟人手法借梅花抒发自己既使沉沦下僚,不被重用依然不该本性的节操,而林逋则运用各种具有隐喻性质的意象,用象征手法抒发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隐逸情怀;梅诗则描写了凌寒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春的寒梅,赞美梅花不畏艰难条件与困难作斗争的坚毅品格。三篇侧重角度不同,手法各异,但三篇中梅花却有共同点:品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勇于同艰苦环境作斗争。

在比较分析中,提取出同一题材不同表现手法中的特点,在同与异的比较中,形成规律性内容。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较初中生已有较大进步,更善于总结出 规律性的内容。因而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讲课的不同内容,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归类,从而提取某一类别作品的共性。

比如,同是托物言志之作,可以形成梅系统、竹系统等。如郑板桥的《竹》、杜甫的《咏竹》,总结出竹的特点:正直向上坚贞或徒有其表,腹内空空。或在讲解陆游的《书愤》中“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时,联想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进行比较,提取共性。

相关文章

  • 文心雕龙知音十五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鉴赏作品中具体形象和作品外抒情形象,这类题目针对的是作品的内容、体裁;评价古诗文的思想内容...

  • 谈文心雕龙知音 十五

    和外国古代诗歌崇尚铺排的特点不同,古诗文语言具有凝练性的特点,古诗文语言文字多以简练、传神为佳,常常是言简意丰。而...

  • 谈文心雕龙知音二十五

    比如同为咏史怀古类作品,都借古人遭遇类比自己,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

  • “知音”――《文心雕龙译注》

    “知音”是《文心雕龙》的第48章,属于批评论。 知音,本意是指通晓音律的人,在文中引申为对作品能够深刻理解,正确评...

  • 《文心雕龙 知音》一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古代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有的比重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而且这种比重还在不断地扩大。 以人教...

  • 《文心雕龙 知音》二

    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教育背景下,针对古诗文鉴赏教学中教师轻视...

  • 谈 《文心雕龙 知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衰鬓已先斑”2也表达...

  • 文心雕龙 知音 十七

    《文心雕龙·知音》篇是《文心雕龙》中关于作品阅读论的重要篇章,为鉴赏文学作品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方法指导。作者首先提...

  • 文心雕龙知音十八

    第一种方法是用换字法体会炼字之妙。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1之说,也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2的说法。...

  • 知识和认识之间的距离(对刘勰《文心雕龙》的一点小认识)

    《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文学批评论的一个专篇。“知音”的“知”是懂得的意思,“音”指音乐。“知音”即懂得音乐。 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心雕龙知音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la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