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敏感的,必须结合上下文、主观心情和客观条件来选择。
比如,杜甫的诗:林花着雨胭脂(),少一个字,“点、染、落、湿”的选择,各有不同的意境,反映了词汇色彩和意义不同。再比如,读西洋历史入了迷,会觉得阿尔卑斯山是个熟地方,而自己家乡的大屯山反而陌生?这妥当吗?形容考试的压力,你可以写大屯山陌生;抒发爱国怀乡的情怀,你可以写大屯山美丽。
写湖的比喻,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味道,反映了不同的心境和情感,词的运用是“内在心情——外在事实”交融的结果。为了生活便利,形成了大量固定思维的词组、句式,但这对文学创新却有束缚,所以一些文学家要在词汇上创新、突破,包括两方面: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如果反映的思想大家比较熟悉,采用形式创新到可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如果要表达不一样的见解,本身就是内容的创新。如果根据情景、心情来练词,修改文章,这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也对公考行测中的选词有帮助。
其实,文章写的是眼前景加上心中情,心情不同,物、景跟着起了变化。一个意念,可以有很多符号(词汇);这些意念相同的词,是不是可以随便换用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好文章,看人家在要紧的地方反复说一个意思,反复而不重复。看文章怎样才会读着顺口,看着顺眼,看人家长短疏密安排得多么妥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