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作者: 光辉岁月_535e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9:09 被阅读0次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出生那一刻,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磕磕碰碰,又一路艰苦地走过一生。

每一个人活着,都不容易,每个人一生所走的路,都不平坦。

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悄悄地,藏着多少泪水与孤独。

1.苦乐参半,正好学佛

很多人只是体会到了人生的悲苦,却不知,我们这悲苦的人生,也是多么来之不易。学佛之人,或许最常听到的勉励便是: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笑而过,总觉得这是一句引导人们学佛的话语,毕竟世界上每分每秒,多少人轻轻松松地出生了,人身不过如此。

其实,我们这会生病、变老、痛苦的身体,不知历经了万劫,才从无边的黑暗中过来,呼吸到人间的空气。在我们记不起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在哪里呢?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在地狱煎熬,还是在鬼道哭嚎?或者在畜生道中,不断地重复奔跑?如果福报好,不在三恶道之中,可以在天上享乐,或者在禅定中,安度万劫生命,终究不出轮回。

人间的苦,没有地狱撕心裂肺的悲惨,却正是出离最好的老师;人间的乐,也不像天上的不断沉沦,正好可以学习佛法。

无论如何,在六道之中,唯有苦乐参半的人身,一切刚刚好,堪受佛法,最是学佛的法器,正好寻求解脱。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2.得生人间,应该庆喜

虽然还有种种的苦,却要珍惜这难得的人生,生大庆喜。源信上人说:

离三恶道,生于人间,应大庆喜。

自身虽贱,不劣于畜生;

吾家虽贫,犹胜于饿鬼;

事虽不如人意,难比地狱之苦;

世间之难住多忧,

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

亦是入菩提之导。

故生人间,应该庆喜。

(1)自身虽贱,胜于畜生

我们既然离开三恶道,生在人间了,哪怕家里没钱,身体有病,烦恼重重,一样值得庆喜。我们虽然地位卑贱,没有高官厚禄,不是名门显贵,但是,我们比畜生要尊贵多了。

(2)吾家虽贫,胜于饿鬼

我们虽然贫穷,但是比饿鬼富足多了。对于饿鬼,五百年间,难得一滴水,甚至听不到水的名字。有缘遇到水,将要去喝的时候,河水变成大火,灼热无比。当时目犍连尊者,为报母恩,用神通变化一钵米饭,送给处于饿鬼道中的母亲。饿了很久的母亲,正准备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却在一瞬间变成火炭。

如今,我们纵然贫困,却有饭吃,有佛念,千足万足。

(3)虽不如意,胜过地狱

世间之事,难以尽如人意,若与地狱之苦相比,可称得上快乐了。

地狱里有多苦呢?阿难曾经请佛开示地狱之苦,让众生能够厌苦。但是阿难问了好几遍,佛依然默然无语。

阿难不解,问佛:“佛陀,您为何不为我们开示地狱之苦呢?”

佛说:“地狱之苦,不可说,不可说。”

为什么呢?因为地狱之苦,太苦了,超过人的心力,人无法接受,无法想象!如果有人把地狱之苦,如实说出,有人也能如实地听,当下就会吐血而亡。

《正法念处经》中云:

地狱苦恼,如是极恶,如是坚硬,如是大苦,如是叵耐,如是苦恼,无异相似,不可喻苦。何以故?无人能说,无人能听。若有人听,如是之人,吐血而死。

曾经有一阿罗汉证果之后,回忆起过去劫在地狱中,遭受剧苦的场景,依然恐惧到全身血汗如流。

阿罗汉是出离轮回的圣者,不会再轮回六道,堕落地狱,只是想到地狱之苦,还是心有余悸。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凡夫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造业,地狱之火,不过就在脚下,如果不解脱,等待我们的就是无尽的苦难,但是,我们却掩耳盗铃,总觉得那些苦,离我们很遥远,不知求出离。

若在地狱受剧苦,方忆人间好修行,那时恐怕来不及学佛了。因为地狱之中,每一秒都是剧苦、煎熬,痛苦的时间,都没有缝隙。

地狱真实的苦,凡夫不能承受,佛慈悲众生,为了让我们欣求解脱,他就打了一个比喻,让我们略知地狱之苦。

有一人叛国投敌,被国王抓起来治罪。早晨向他身上扎一百枪,血肉模糊。

中午,国王就问:“囚犯死了吗?”

狱卒回答:“此人命大,扎一百枪没有死。”

国王说:“继续扎一百枪。”

晚上,国王又问:“那个人死了没有?如果没有死,再扎一百枪。”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手被针扎一下,都很痛,何况早晨、中午、晚上,身上扎三百枪的痛苦,难以想象。但是比起地狱之苦,这却成了小巫见大巫。

佛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对阿难说:“日受三百枪之苦,只是如同这块小石头,地狱之苦,却比须弥山还要大!”

如此一想,我们在世间遇到的种种逆缘、困难,虽然也是忧恼痛苦,却能够让我们厌苦求乐,不失为一种财富。

(4)人间虽苦,入道因缘

古德常说“富贵求道难”,如果富乐自在、五欲满足,往往就会沉迷享乐,不知求解脱了。世间苦恼,难住多忧,反而成为我们的逆增上缘,厌苦求乐,厌秽欣净。

天人虽然没有人间种种苦难,也有很多佛经,甚至一生补处的菩萨还在兜率内院弘法,但很多天人,沉迷享乐,根本无暇顾及,不愿听闻佛法。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医叫耆婆,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因为他治病救人的功德,最后得生天上。

后来僧团有比丘生病了,目犍连尊者便去天上找他下来看病。目犍连尊者到天上的时候,正好赶上天上开舞会,耆婆也盛装打扮,正带领一群美丽的天女,匆匆赶去会场。

远远看见目犍连尊者,只是看了他一眼,没有停下,乘着天上的宝车,扬长而去。目犍连尊者是耆婆的皈依师父,看着耆婆这样不恭敬三宝,就用神通让耆婆的车停了下来,对他说:“我是你师父,从人间来天上找你,你居然不停下来。”

耆婆却说:“你没看到大家都忙着去享乐吗?我念在师徒的情分,还看了你一眼,其他人连看你一眼的时间都没有。”

不仅是普通之人,到了天上会沉迷于享乐,哪怕是有修行之人,也依旧会沉迷其中。

天亲菩萨,有两兄弟,一是无著菩萨,一个是师子觉菩萨,他们都曾修行弥勒净土,相约先往生到弥勒净土者,要回来报告,给大家生起信心。就像我们希望谁去了极乐世界回来通报一声,可以增加信心。

师子觉最先往生兜率净土,天亲菩萨、无著菩萨就在人间等,可是等了很久,师子觉菩萨却没有回来。

不久,天亲菩萨也准备命终了,这时候无著菩萨就说:“你去的时候,记得要回来跟我说一下,顺便看一看师子觉在干什么,怎么不回来。”

天亲菩萨到了兜率天,发现师子觉在兜率外院的时候,就被天女迷住了,享乐去了,直到现在还没见到弥勒菩萨。

我们在人间,虽然有苦,在佛的护佑中,苦就成入道的因缘。因为有苦,才会求真正、永恒的快乐;因为有苦,才向往净土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3.若求真乐,当生净土

人在世间,忙忙碌碌,其实终究不过为求一个“乐”字,只不过世间之乐,终归是颠倒的、染污的、短暂的;天上的乐,也是不真实的,“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在轮回的六道中,乐的本体,还是苦,永恒、清净的乐,只有净土才有。

阿弥陀佛最知众生之心,他的国土名为“极乐”,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快乐。

如今,我们生得人身,当珍惜此身,虽然自身卑贱、不高贵,却是我们追求菩提觉悟之道,当用此身念佛求生净土,一旦往生净土,就可以成就像佛陀一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悲智圆满,分身百千万亿,遍满尘刹,度化一切有缘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相关文章

  •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出生那一刻,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磕磕碰碰,又一路艰苦地走过一生。 每一个人活着,都不容易...

  • 人生再苦,也有庆喜

    出生那一刻,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磕磕碰碰,又一路艰苦地走过一生。 每一个人活着,都不容易,每个人一生所走的路,都...

  • 人生再苦,也有庆喜

    華落蓮成思想盛宴9月2日 出生那一刻,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磕磕碰碰,又一路艰苦地走过一生。 每一个人活着,都不容...

  • 人生总是这么辛苦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玛蒂达问里昂, —“人生总是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苦”? —“总是这么苦” 是的,总是如此。...

  • 豆瓣评分9.4,这部电影应该是大叔萝莉控的根源了

    “人生一辈子都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这么苦?” “人生总是如此。” 这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最深刻的一句对话。三...

  • 活着?活着!

    福贵、有珍、二喜、有庆、凤霞、苦根 读《活着》有感 ...

  • 李商隐入山访名僧,顿悟人生写下一首诗,看懂受益一生

    佛说“人生有三苦”。 一苦是你汲汲营营,却始终求不得; 二苦是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偿所愿,却发现不过如此; 三苦...

  • 以为长大就好了:每个孩子都会长大

    “人生总是这么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一直如此”。 都说幸福的人都是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却总是在治愈童...

  • 活着?!

    爹死了,娘死了,凤霞死了,家珍死了,有庆死了,二喜死了,就连苦根都死了,只剩下福贵一个人了。 人生...

  • 2019-09-29

    人生四苦 一苦:贪心重心眼小 二苦:烦恼多快乐少 三苦:见不得别人好 四苦:有目标没行动 人生四喜 一喜:看得开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这么苦,却如此庆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injctx.html